您所在的位置-莫扎特之旅- 文化热点

莫扎特之旅 古典之旅 文化交流  斗转星移 我的小提琴 文化长廊 音乐教育 我的收藏 站长资料 滚动新闻
         
 

    1967年马思聪带着妻儿逃离北京飞往美国

        震动东西两个世界

   
 

     
 

来源:凤凰卫视

     
 

 
 
   
 
   
 
   
 
   
   
 
         
  核心提示:《思乡曲》这一经典曲目创作于抗战爆发的1937年,而在1990年张学良将军庆祝九十岁寿辰时他特意要求听一听这支曲子,这首曲子曾被禁止演奏将近二十年,而在被禁之前,它一直作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广播节目的开始曲,每天通过短波传导全世界。

  凤凰卫视8月20日《我们一起走过》,以下为文字实录:姜楠:我们刚才听到的这首曲子连同这个音乐家的全部作品曾经被禁止演奏将近二十年,不过在被禁之前它一直作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广播节目的开始曲,每天通过短波传导全世界,这首曲子创作于抗战爆发的1937年,而在1990年张学良将军庆祝九十岁寿辰时他特意要求听一听这支曲子,旋律响起老人潸然泪下,哽咽无语,这首曲子叫做《思乡曲》,这个音乐家他叫马思聪

苏联认为中国只有马思聪这一个作曲家 别人都算不上

陈自明(中央音乐学院前党委书记):苏联认为中国只有一个作曲家,就是马思聪,别人都够不上作曲家。

马之庸(马思聪堂侄女):一个演奏家又是作曲家,作曲家自己的作品又是自己首演,这是中国是第一个。

向泽沛(马思聪学生、小提琴演奏家):现在还没人能超越他,我们有很多很著名的作曲家也写了不少的东西,但真正说拿马思聪那种就是千锤百炼他那种很精致非常细致的而且非常中国味道的,这种没有。我曾经接待过美国原来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他的文化顾问叫马吉塔尔二世,他来就曾经问过我,苏联有那个柴可夫斯基的国际比赛,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美国有什么什么,各国伊萨耶什么的,比利时都有以它的音乐家命名的比赛,或者音乐学院或者什么体系,为什么你们没有马思聪,因为查了在国际上唯一知名的就是马思聪,为什么没有。

解说:这是一张被传记作家多次用作封面的照片,拍摄于上世纪70年代,此时马思聪身在美国专注于练琴和创作,如果没有1967年那一场改变命运的抉择,也许向泽沛后来不会遇到那样的尴尬,但也有人说马思聪的选择是对的,否则他的后半生将无所作为。1967年马思聪带着妻儿逃离北京偷渡香港,然后飞往美国,这一事件震动东西两个世界,当时的公安部将此案挂牌为002案件,马思聪也从中央音乐学院院长转身成为叛国投敌份子。我是一个音乐家,我的工作所需要的宁静与安定,同时我是中国人,热爱及尊敬我的国家与同胞,逃亡美国后不久,他发表了那篇《我为什么离开中国》的声明,被当时的红卫兵认定为叛国书,若干年后它又被作为批判“文革”的第一篇文章,被无数媒体登载和引用,最近中国大陆遭遇的一切是一个悲剧,而我个人的不幸与这一悲剧相交是太不足道了。

陈自明:红卫兵把他们从汽车上弄下来就泼墨汁、剃头、打。

向泽沛:你是姓马就叫你吃草。

陈自明:反动的资产阶级权威,有没有无产阶级权威,都没有了,全部是资产阶级。

向泽沛:部队那铜皮扣啊那个扣子是铜的,抽在脑袋上,一道血痕就留下来。

视频片断:团结起来。

解说:1966年8月9日,一辆写有黑帮专车的卡车把马思聪拉进了中央音乐学院大门,他被迎面而来的红卫兵小将推赶下车,未及站稳一桶浆糊便迎头扣上,瞬间他的身上被贴满了大字报,这张当时不知是谁拍摄的照片被保留下来,马思聪和时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的赵沨站在批斗的第一排,他们是情节最严重的黑帮分子,马思聪在后来那篇《我为什么离开中国》的声明中写道,赵沨被迫穿一袭皮袍子,这可能是北京最热的一天,至少华氏100度。

马之庸:他讲的三审就是这个,这个全集,全集,这都是资料,全部都是

解说:85岁的马之庸担任马思聪研究会副会长已经20多年了,1933年马之庸在广东海农出生的时候马思聪21岁,在南京任中央大学艺术系的讲师,这一年在家族中马思聪只不过又多了一个堂侄女。

马之庸:这个是在大连跟他妹妹,跟马思琚在大连,去朝鲜慰问的时候,1950年代在朝鲜慰问的时候。

记者:你看这么多照片一点一点收集起来不容易啊。

马之庸:还要全部时代背景,时间。

解说:60多年后也就是这个堂侄女曾经做过音乐编辑和音响出版工作的马之庸成为了马氏家族中几乎专职的马思聪资料收集者和整理者。

马之庸:我觉得好像他没有死,他还在,我有一种好像是在我生活当中真是走进他的世界,是这样,有时候看到直流眼泪。

文革期间文艺界人士频频自杀 张春桥姚文远坐镇上海堪称法西斯

解说:1966年8月24日,北京作家老舍于太平湖投湖自尽,9月3日上海,一代文艺通才傅雷和妻子朱梅馥在家中上吊自杀,9月11号上海一带名伶言慧珠穿着戏装自缢身亡,1967年1月31号上海,年仅30岁的钢琴诗人顾圣婴与母亲及弟弟在家中开煤气自杀身亡。

向泽沛:那时候我有一个好朋友叫洪昶,那次我们在厦门鼓浪屿的时候他突然冲进来说顾圣婴自杀了,然后就在钢琴上就弹那个肖邦的那个《葬礼进行曲》,弹得那个漂亮。

解说:“文革”开始后仅仅上海音乐学院这个与北京相对的中国音乐教育的最高等学府这个中国近代最早成立的,国立音乐学院仅仅系主任一级的教授自杀者就有5人之多,被迫害致死的教授有十几人之众。

陈自明:原来我以为上海人好面子,受不了,其实不是,我碰见上海音乐学院的副院长谭抒真他后来告诉我,我们三年不停地甚至下着雨也要来批斗你,他实在受不了了,太残酷了,尤其当时张春桥和姚文远他们坐镇上海,他们这个法西斯统治比这还厉害。

解说:此时摆在马思聪面前的有两条路,要么推翻自己的一切作品把自己打倒,要么和老舍、傅雷以及上海的同行们一样用死亡与这个世界对抗。其实早在1948年马思聪也面临着一次可能改变命运的选择,这一年夏天,72岁的司徒雷登专程赶往广州的光孝寺,找到当时在省立艺专担任音乐系主任的马思聪,他热情地邀请马思聪赴美国任教,并携一家人一同前往,司徒雷登是国民党时期的美驻华大使,马思聪很清楚在1948年这个时候这样的邀请意味着什么,于是一向不善言辞的马聪用三部合唱作品给了司徒雷登最明确的答复。

歌曲:太阳滚过大海的绿波,太阳,太阳,照着祖国美丽的山河,山河。

马之庸:他当时跟那个端木蕻良写《民主大合唱》,就是反对国民党的独裁,《抛锚大合唱》,后来新中国看到新中国有希望了,还是欢迎自由民主的新中国,我要支持这样的,他写了《祖国大合唱》。

歌曲:我们死也要抱着祖国的土地,高山、大江、无边的草原,我们的祖国多么美丽。

解说:同样是1948年一个叫李凌的人也来到了光孝寺,他邀请马思聪去香港一个刚刚成立的叫做中华音乐院的学校做老师,马思聪不顾每周往返广州、香港的奔波,欣然接受,而作为音乐家的李凌,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共产党的地下党员,受周恩来的委托,照顾和保护好马思聪,为新中国储备人才。

马之庸:周恩来总理他是非常爱才的,知道一个国家教育不发展没有人才,你这个国家就很难强盛起来,所以当时作为马思聪来讲,是比较中国第一代小提琴家,那是很难得的,所以说应该爱惜他,爱惜他,所以就通过李凌啊来共同来发展我们中国的新音乐,虽然李凌当时是地下党是党,但是呢他们两个并不会因为这个党派,因为马思聪是个民主人士,并不会因为这些东西有隔阂,而且他们有共同的一个理想要发展中国的新音乐。

解说:我为什么要写,我要怎样写,马思聪20岁的时候开始思考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也伴随了他的一生,而在新中国即将到来的时候这个命题开始有了新的含义。

陈自明:苏联认为中国只有一个作曲家就是马思聪。

向泽沛:你是姓马就叫你吃草,部队的铜皮扣啊,那个扣子是铜的,抽在脑袋上一道血痕就留下来。

马思聪被周总理亲自任命为中国音乐学院院长

姜楠:马思聪没有等待太久,1949年,他告别了香港中华音乐院一路北上,他有了一个任务,新中国总理周恩来亲自任命马思聪担任中央音乐学院院长,这是一个由六所音乐院校合并而成的新中国音乐教育的最高等学府,早在1947年马思聪就这样描述中国新音乐十年来的贡献,它是战地号角又是黎明的雄鸡,它表扬光明,正义,它唾弃黑暗、虚伪,现在马思聪进入了一个朝气蓬勃的新天地,他要带领更多的年轻人让中国新音乐开花结果。

视频片断:有两种拉法,一种按这种谱子,就是。

解说:只要在北京,向泽沛的家里每天都有学生来上课,从1978年平反恢复名誉至今,他教过的学生有上百个了。从7岁和马思聪学琴,一直到“文革”开始的1966年,他成的马思聪诸多学生中跟随老师时间最长的一个整整14年。

向泽沛:你传人嘛,你有责任传下去,不是到此为止了,也不是说教了我,我一点儿不感恩,或者不去考虑这个问题,我能传承下去,那就是我的责任或者我的幸福所在。

解说:尽管马思聪是音乐学院的院长,但他的大部分时间不是给学生上课,就是埋头创作,院务工作他并不在行。

陈自明:他这个人就是拉琴拉得好,作曲做得好,写文章也写得好,但是不善于言词,所以上台有时候院长请他上台讲话,他是有个秘书先给他写个稿子,他就拿着稿子念,但是有一次他上台满处找,找不着稿子只好下来了,你说特别有意思,就是这个人多天真,很朴素很天真这样一个人。

解说:我认为现在最严重的问题是创作上的公式化和千篇一律,比如有一种观念认为群众歌曲而特别是进行曲式的群众歌曲才有存在和提倡的价值,有一个时期抒情歌曲受到歧视,弄得人不敢写也不敢唱,也有一个时期,似乎存在着一种不提倡欧洲音乐的风气,另外就是创作题材的狭窄和单调,1956年马思聪坐在书桌前写下的担任中央音乐学院院长5年来最激烈的言词,这是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1956年,没有稿子不会发言的马思聪所拥有的是一直笔和一把小提琴。

向泽沛:我演奏那个《山歌》,我听的某个音乐学院的权威教授说这是知了叫,太浅薄了,以为山歌就山里唱的歌,不是它是在佛子岭水库,1953年佛子岭水库,体验生活那儿写的,实际上是一种求索,那会儿刚解放,全国上下一股热火朝天,包括知识分子对那种他感觉很敏锐的,他对新中国充满了期望,可能那时候又开始政治运动,不同的,不停的政治运动就开始搞,所以他有一种彷徨,一种忧虑,它充满了前进的动力,这整个曲子张力非常大,充满前进的动力,但是呢又是一种欲语还休,这不对啊,这有些不应该是这样,等等这样的东西。

解说:2012年广东省举办了纪念马思聪诞辰100周年音乐会,包括向泽沛、杨宝智、盛中国在内的马思聪的弟子们纷纷献艺,而作为马思聪故乡海丰的人们则演绎了他在上世纪50年代初的代表作之一《跳龙灯》。在这个与《山歌》同时代的作品里有着对新中国一路向前的欢欣鼓舞,也有着对那个时代的思考与选择。

向泽沛:基本上从1957年开始,我们这子女就是受到歧视,1956年我全国比赛第一名,1958年我上不了音乐学院附中,我拉得最好,但是你不能上,我父亲是右派,他不歧视啊,因为我父亲右派问题,我一阵没去,他还很关心,一直打电话问你为什么不来上课,我父亲说因为怕我这个政治问题影响你,马思聪说没关系,你的事儿跟孩子两回事儿,叫泽沛继续上课,他该学琴学琴,根本没有歧视,而且对我非常好,怕我影响不好,那时候1962年1960年的时候挨饿,他带我去政协礼堂去吃饭,政协礼堂是不要粮票的,这是全国少数几个不要粮票的地方,带我去吃饭,有时候留我在他家里吃饭,吃午饭。

解说:北京西城马杓胡同的四合院是向泽沛最后和马思聪学琴的地方,也是马思聪在中国的最后一个家。

向泽沛:马先生他其实是很宁静的一个人,而去美国是打破了他的内心宁静,但是他又想躲开这些就是纷扰他的,他就想创业。1964年这讲了一个插曲,1964年马先生跟我说他说在西城一个算命的,算的非常准的一个相士,马先生去了,算完了回来我问怎么样,他说那个算命说我54岁有牢狱之灾,他当时就是很哈哈一笑,怎么可能,这一辈子与世无争,与人无争,就在家里练琴、协作、产生作品,而且堂堂一个政协委员中央音乐学院的院长怎么可能会去犯法,怎么会犯罪,去蹲监牢,他没有想到54岁“文化大革命”了。

解说:我女儿瑞雪后来告诉我曾有一位朋友告诉她一两天内将有一对学生要来抓她们,就在那天晚上,音乐学院里果然来了一伙人,我的太太躲在后院的鸡舍里,可是学生们还是将她拖了出来,其中半数以上的学生都是我女儿以前的同学。

陈自明:他的家已经被造反派占领了,本来一个院子都是他们的,最后缩成一小间。

解说:而此时马思聪白天挨斗,晚上就被关在音乐学院的琴房里,琴房有一面几乎都是玻璃,红卫兵对他说,因为你是动物,就应该像动物一样被展览。

向泽沛:曾经有同学叫我,我到音乐学院去呢,你看看马先生,我说不去,我没有办法去看,面对这种情况,不愿意去看他被批斗的那种狼狈样子,可我又没有办法,我又没有这个能力解决这个问题,躲开吧,躲开不看,只能是这样。

马思聪文革遭批斗 24岁女儿只身北上救父

解说:54岁的马思聪成为了向泽沛脑海里最后的印象,7岁拜师,14年学艺,向泽沛怎么也想不到“文革”一决,竟成为师徒间的永别。5个月后的一个深夜,另一个人出现在了马思聪的面前,她就是马思聪的二女儿马瑞雪,就在受到红卫兵冲击的当晚她带着母亲、弟弟逃出了北京,一路南下,最终一家人躲藏在广东沿海一个叫做丹灶的小村里,然后这个24岁的姑娘再次独自北上,她想出了一个救出父亲的办法。

马之庸:这些都是他的作品,这也是他的手稿,是这样的,很珍贵的就是这些手稿啊,小提琴啊,这个小提琴有一个狮子头,狮子的头,这个以前它这个是他最喜欢的,带着去走的就是这把小提琴。

解说:她们当时所住的滨海城市中有很多种如何逃离大陆的方法流传着,有些人步行逃走,有些人坐船逃走,她并不确切地知道究竟如何逃走,但是她很肯定地认为我们也可以这样做,1967年初冬的一个深夜,马瑞雪突然出现在父亲面前,她对父亲说,我们逃走吧。

向泽沛:他对新中国充满了期望,可是那时候又开始政治运动,不同的不停的政治运动就开始搞,所以他有一种彷徨,一种忧虑。这一辈子与世无争,与人无争就是在家里练琴、写作,而且堂堂一个政协委员中央音乐学院院长怎么可能会去犯法,怎么会犯罪,去蹲监牢。

姜楠:逃跑,马思聪此前从未想过,1959年青年钢琴家傅聪从波兰飞往英国,从此滞留不归,此一事震惊国内外,即便不考虑逃出后的影响,仅仅要逃出北京逃出红卫兵的视线再辗转到广东与妻儿会合,最后偷渡出海这其中每一步都九死一生,时隔近50年,当天那一场逃亡的亲历者已经纷纷离世,我们只能从众人片断的回忆中拼凑出马思聪那一次改变其命运的大转折。

解说:瑞雪和我拿了很少的几件东西,这些东西必须藏起来才能确保安全,尤其是我的琴,我把它包成两包后用绳子缚起来,我的新作品则必须丢弃。

马之庸:化妆啊,戴个口罩啊,像工人这样。

马邵卫(马之庸丈夫):马瑞雪她总要知道有一条船要走,那么她不知道通过什么渠道就联系上。

解说:一路南逃,没有红卫兵认出马思聪,几个星期以后一家人会合,来到了他们在中国大陆的最后一站广东黄埔港。我们跟船长的儿子谈话时他们还不肯定船上有足够的空间,足以容纳我们全家,甚至我们之间的任何一个,更糟糕的是那个叫何炳权的人船长发现这个要偷渡出海的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的小提琴家马思聪。

马绍卫:如果他不愿意的话去报告那肯定就马上了是吧,那他同情他崇敬他。

解说:1967年11月15号深夜,马思聪带着妻儿,和满腹的五味杂陈离开了中国大陆,这把陈列于广东马思聪音乐艺术馆的小提琴在当事人纷纷故去之后成为了当时马思聪逃亡的唯一见证。那个叫何炳权的船长把琴藏进了自己的工具箱,带上了船,这是船上唯一的一件身外之物却是马思聪一生的追求。

视频片断:喂喂,我们差不多到了。

解说:广州到海丰300多公里,马之庸每年都要往返好几趟。

马之庸:你看我们家好大吧。

解说:这里曾经是马之庸的家,也是马思聪童年生活的地方。

马之庸:这个有点变颜色了。

解说:1923年马育航的三儿子马艾得着了一件西洋玩意,从法国留学回来的大哥带回了一把叫做小提琴的东西,常常在院子里拉得吱吱呀呀响。

马之庸:哎呀,他觉得这个声音很好听,而且这个小提琴嘛这个形状也从来没见过,很奇特,他就跟他哥哥讲,我也想来学,可不可以让我带我去学。

解说:马艾11岁要去法国,家人都觉得他年纪太小,倒是父亲马育航最终松了口,那时候马育航被很多人称为造反秀才,因为他和同窗陈炯明一起支持孙中山的民主革命,他们知道建立新社会需要新人才。

马之庸:大儿子马思齐才16岁送去法国就读的农业,他第二个儿子马思武就去学这个经济,他总是觉得外面的世界国外科学技术是比较发达的,我们应该学到手,是这样的,并不是说像现在一样的回来以后到那里去定居,不是这个意思,就回来搞这个。

解说:就这样11岁的马艾第一次离开了家,在法国一学就是五年,五年后,马艾走进了上海工部局乐队,演奏莫扎特,《将A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在这个几乎都是用西方流亡音乐家组成的乐队里,17岁的马艾担任了小提琴首席,从此, 那个成天怀抱小提琴的马艾成为了人们众口相传的音乐神童马思聪,但这一切并不能让这个神童觉得有多骄傲。

马之庸:他觉得我现在演奏的全是外国的,他说这个中国人不能老是拉外国人的东西,他就想我自己要创作中国的,中国的国乐来演奏。

解说:1935年,马思聪回味着儿时母亲哼唱的童谣和祖屋的气息,写出了他早年最成功的作品《摇篮曲》,一个艺术家,首先要确定自己土地的气息,说音乐没有国界,只是五线谱没有国界,以前人们以为自己走的世界性的路,其实他们却走了德国的世界性,或意大利的世界性,或法国的世界性的路,自己的路,首先要在自己的土地上踏出来,这是34岁的马思聪写下的文字,但对于那时只有17岁的马思聪来说他只有一个执着的想法,我要学作曲,用西洋乐器和五线谱写出属于中国自己的声音,于是这个17岁的少年再次前往法国,跟随犹太作曲家毕能蓬,接受严格的作曲训练,接受美学、哲学、艺术修养的熏陶与指导,后来,当毕能蓬看到这个中国学生的创作后他信写给马思聪说,技巧是一流的,你作的是严肃的音乐,你走的路是正确的路。

马之庸:今天住这里,这是我爸爸,看这挂我祖母的照片呢你看,我喜欢住在这里,因为这个感情永远是联系在一起和这个故居,所以回来特别亲切,好像回味很多童年的故事,很多,很好,我是最怀念就是我祖母了,一辈子,从小。

解说:之庸侄女,读了你9月12日的长信,又收到音带二卷,至为高兴,我们的三婶,你祖母,是受到大家喜欢的,你爸爸是我童年时最靠近的兄长,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几个较小的兄弟玩的各种游戏都是那么兴高采烈,可惜我不能再见到他了,我在1930年代曾回家乡一游,当时听到一些百字仔小调,我后来用几首曲调写了《弦乐钢琴五重奏》,你寄来的百字戏曲历时有六百年之久,很是难得,这是一份宝贵的材料,如有短小的百字寄给我最好。1985年,身在美国的马思聪给马之庸写了这样一封家信,这一年他叛国投敌的罪名得到平反,而此时,距离他离开中国大陆已经整整18年。

马之庸:他要去台湾的时候他哥哥马思奇就不大同意,情愿说你千万不要去台湾。

陈自明:国民党也利用这个派空军跑到了四川了那个飞机,把马思聪的这个印成小册子,《我怎么逃离中国的》,马思聪逃走了,还写这种攻击我,污蔑“文化大革命”太可恨了。

解说:现在老师学生们可以借出马思聪的任何一部作品来欣赏和学习,然而在1985年之前马思聪三个字依然还是和叛国投敌联系在一起,没有人能触及。

陈自明:他的作品不能演出,我觉得这个中国音乐财富一大笔音乐财富丢掉了,另外我很同情他,他完全是“文革”当中打破头逃走的,我也“文革”中也打了,也被打,这是马思聪的《思乡曲》是吧。

胡耀邦平反几十万件冤假错案 马思聪案却无人敢碰

解说:在“文革”中有着与马思聪同样遭遇的陈自明教授“文革”后担任了中央音乐学院党委书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央大刀阔斧平反冤假错案的时候,他一心要做的就是为马思聪平反。

陈自明:胡耀邦平反了几十万件的这个冤假错案,但是马思聪的案子没有人敢碰,没有人敢碰这个事情,没有人提这个事,因为他是叛国投敌嘛,他能平反吗?

解说:叛国指的是马思聪1967年偷渡逃亡,而投敌是说马思聪不仅投靠了美帝国主义,他还去过一个比美国更敏感的地方,台湾,1985年中美已经建交,而大陆与台湾之间尽管不再高喊解放台湾或者反攻大陆,然而那个时候的台湾依然还是一个无法碰触的敏感词,况且早在1967年,马思聪发表那篇《我为什么离开中国》的声明时,台湾就藉此大作了一篇文章。

陈自明:国民党也利用这个派空军把马思聪的这个印成小册子,《我怎么逃离中国的》,印成小册子,庐州的造反派捡到这个了,跑到四川了那个飞机空投了,然后拿到北京来交给中央文革,不知道怎么也交给我看了,我还看了一遍,里头还有一些错别字,这个,所以这个当时引起轰动了,马思聪逃走了,还写这种攻击我,诬蔑“文化大革命”太可恨了,如果他与宋美龄的合影当年也被国民党空投到大陆了,那么将给陈自明1980年代为马思聪平反造成更大的障碍,1968年马思聪应台湾方面邀请携妻子王慕理和儿子马如龙赴台演出,并受到蒋氏父子的亲切接见,这无疑又被政治家们演绎成了一场反攻的好戏。

马之庸:开头听说他要去台湾的时候他哥哥马思奇就不大同意,说你千万不要去台湾,将来就是怕麻烦嘛,两个政治跟大陆的这个对立情况非常严重的嘛,他是这样的,他怕这样的将来他以后就会麻烦。

何荣:还是有争议的,所以现在呢有一个像,个儿不是特别大有点小,所以现在放在那音乐厅,咱们去音乐厅看看吧。

解说:何荣,中提琴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也是马思聪最小的妹妹马思芸的儿子,1980年何荣赴美国耶鲁求学,他也成了在那个时期为数不多的见到过马思聪的大陆亲人。

何荣:其实我们谈话中很少就是谈到这个比较敏感的事情吧,不太好客,从的概念上啊他不太好客,话也不太多,可能他对我们国内出来的一些人可能也有一些看法,或者有一些防备,可以这么说吧,不管怎么说吧,他那个原因就是那个时期在那个环境出来以后呢对那边的了解还是那个时期的那种印象,所以我们出来以后呢,他可能会有戒心吧,所以我们从来不谈这些事情。

解说:在费城一所普通的公寓里,马思聪卸下一切的身份,他想只做一个纯粹的音乐家,1973年在两度赴台湾演出及采风后,马思聪根据高山族民族元素,创作了这部《高山组曲》,而他借唐朝诗人李白的六首诗谱写的独唱歌曲,更是成为了每场演出的保留曲目,在旅居美国的20年里马思聪创作了包括歌剧芭蕾舞剧,双小提琴协奏曲,组曲等,几十部音乐作品,每一部作品都饱含民族元素,而对于一个不善言辞的人来说每一部作品也许都是他的思乡曲,1985年在吴祖强、陈自明等人的共同努力下,马思聪叛国投敌的冤案得以平反。

陈自明:《民主与法制》的一个编辑,他就马上我出钱,那时候打美国电话,80块钱人民币,那时候80块钱很贵啦,他说我出钱,请吴祖强打电话,给马思聪,就是给你平反了你怎么样。

马之庸:他自己听了这个消息,就是并不会很特别地高兴,或者特别的欢呼,他说我到现在才知道我原来是叛国投敌,他说满脑袋音符的人怎会得到这样了不起的这个名字,所以他但是他说他要回来,在比较适当的时候,他考虑适当的时候还要回来。

视频片断:钱老师,我能到前面拍一下马思聪那像吗,可以去吧,门开着的吗?开着没有。谢谢钱老师啊,没事,现在那像在那个地方,马思聪像,可以拍一下那个地方,做得还是不错的,挺像的,综合楼里面有一个赵沨的,附中还有黄源礼的以前的老校长。刚才我走过来的时候看到黄自,黄自的,聂耳的,就是我们音乐学院里面的老师的,可能没有几个就是,但现在就这么一个,现在暂时先这一个先放在着,看以后就什么机会,再把它摆出来这样的。

解说:2007年在马思聪去世20年后他的骨灰被亲人带回了家,归葬于他的祖籍广东,家人为他选了广州一处清雅幽静的公园,这里有花有草,有水有小山,只是没有太多的游人,家人说马思聪会喜欢这样的地方。

 
   
 
   
   
   
   
   
 
   
 
 
     
         

            -->>欢迎光临莫扎特之旅音乐网站~~!古典音乐世界,感受艺术人生,增添生活新亮点,给你最大的艺术享受!!浏览本站的最佳分辨率为1024*768|网络实名:-->>莫扎特之旅<<--

如有任何的问题,请来信站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莫扎特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