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石情缘》之二——杭州探石(1956届初三甲班 周德藻)

2014/10/23

二、杭州探石     杭州是历史名城,人文景观甚多,西湖更是“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在杭州西子湖畔,无论花园,草坪,庭院,楼亭到处都可以见到点缀园林的自然景观奇石。这些景观石大都嵌空作靥,弹窝相套,形态俊美。给游客带来一种美的享受。     1、“绉云峰”的故事 关于“绉云峰”的故事据说已流传很久,而我却是在15年前,从报纸上刊登的一段文章《绉云峰传奇》中获悉的。这段文章介绍了关于名石“绉云峰”的故事。这块奇石在清人著名小说集《聊斋志异》和《香祖笔记》等书中都有记载,就连金庸名著《鹿鼎记》中也有伏笔。一块天然的石头竟记载了广为流传的一段佳话,蕴藏着如此深厚的民族文化,不得不令人感叹!     文中写道: 某年岁暮,瑞雪纷飞,查继佐(海宁孝廉)出门,见一乞丐,衣衫褴褛在屋檐下避雪,但此人毫无畏寒之色。查继佐心中一动,问道:“你是否人们称为‘铁丐’的那个人?”乞丐答:“是。”查又问:“你能饮酒?”答:“能。”于是查叫侍童端一大碗酒,铁丐一饮而尽。查继佐便邀他入屋对饮。当查酩酊大醉,由侍童扶去睡时,铁丐仍醉意全无,当晚露宿檐下。 次日,查继佐命家人将棉衣送与铁丐,铁丐披上棉衣飘然离去。 第二年春天,查继佐到杭州游西湖,在孤山放鹤亭畔,又遇见铁丐。查继佐邀他到长明寺寓所,叫他沐浴更衣,问明身世。铁丐自称是广东人,叫吴六奇,也是名门之后。两人谈得十分投机,终日朝夕对饮。     后来,吴六奇投军从戎,没几年就升为广东水陆师都督。     康熙初年,吴六奇派人邀查继佐到广东游览。查继佐在提督府内见一英石峰,十分喜爱,便亲笔题了“绉云”两字。几天后,他再去观赏时,此石却不见了,原来吴六奇已将此石运送到海宁查继佐家的花园中了。  这是一段传奇式的佳话。吴六奇在穷困潦倒之际得到了查孝廉的礼遇及资助。吴六奇发迹之后将“绉云石”千里迢迢地送到查继佐家中,以报当初的知遇之恩。这就是中国民族文化提倡的“知恩图报”。这优良的传统被“绉云峰”诠释得淋漓尽致。    绉云峰(1996年)                绉云峰(2009年) 相关资料记载:     查孝廉去逝后,对“绉云峰”极为欣赏的大有人在,于是“绉云峰”辗转在江南各地名家园林之间。先是嘉庆年间流转到海盐武原顾家;其后顾家衰落,此峰石被海宁马桥马汶所得;至道光初,马氏嫁妹石门蔡家,以“绉云峰”作为陪嫁物;最后因蔡氏家业欠兴旺,马氏之甥蔡锡琳疑此石有“穷石”一说,涉“到一家,败一家”之嫌,怕没有福份和缘份消受,遂与邑人商议(道光己酉年),将其裹以红绸送到桐乡福严寺,以结善缘,免无妄之灾。据说,此神石一到庙寺,经佛徒悉心供养,果然重现神采,还能预测天气晴雨。 1963年“绉云峰”移到杭州西湖西畔,置于杭州花圃盆景室外的草坪上;1993年移置到新建成的“江南名石苑”,至此,绉云峰才结束了颠沛生涯,有了真正的归宿。 可以说,“江南名石苑”是专为“绉云峰”辟建的苑林。     走进“江南名石苑”往左拐,穿过洞门,移步少许,便见东侧云墙前,鼎鼎有名的“绉云峰”亭亭玉立,绉云峰是英石名品,孤峰独石,其高2.6米,然后狭腰处仅0.4米;其色黝黑如铁,嵌空飞动;形同云立、纹比摇波,体态秀润、天趣宛然。      篆书“绉云”二字(2013年)   峰背的镌刻已模糊不清(2013年) 《绉云峰》正面查继佐手刻“绉云”二字依然清晰可见;峰背据查阅应镌刻着十六个小字:具云龙势、夺造化工、来自海外、永镇天中。但由于年久风化,字迹已模糊不清,只能看清“天中”等字,天中即天中山,福严寺在天中山麓,下面题跋也只可辨清“蔡锡”二字,应该是蔡锡琳所题;而峰座宽105厘米、高48厘米,上刻“绉云峰”三字也是蔡锡琳所题的,每字15厘米见方,落款为道光己酉年六月,移云道人蔡锡琳唤拈题。其意:道光己酉年六月,亦即1849年6月,是指蔡家将绉云峰移送到桐乡福严寺之日期;移云道人,是蔡锡琳代表蔡家把南石峰给福严寺后,自己取的一个雅号,“移云”亦即移送“绉云峰”也;“唤拈”疑是蔡锡琳之字。                                 蔡锡琳所题的绉云峰三字(2013年) 自蔡锡琳“移云”至今,已有一百六十五载,沧海桑田,“绉云峰”历劫不磨,竟安然无恙,也算是一件人间奇迹了。     故事还在继续,1991年2月5日纽约《世界日报》副刊刊登了一篇老采写的《杭州有座绉云峰,绉云峰里故事多》文章,自称是蔡氏后裔的美藉华侨蔡德音老人于2011年秋回国探亲,专程赴杭州西湖观瞻。当见到魂萦梦绕了几十年的蔡家故石“绉云峰”时,又怎能抑止住内心的激动呢。 是啊,绉云峰与蔡家旧时有缘,今又续缘,真是神石也!     2、孤峰独石     在“江南名石苑”里的孤峰独石,除了前面描述的绉云峰外,还有二座石峰,也非常吸人眼球。     • 神云峰  它是一块英石,产于广东英德县境内,是一种层理不太发育的灰石。石质坚韧细腻,体形瘦骨嶙峋,姿态怪异剔透,棱角纵横明锐,纹理秀丽奇特,线条曲折多变,立壑自然多姿。 此峰高6米,气势磅礴,孤立无奇,腾跃冲天。     • 叠云峰  它是一块江浙太湖石,经过千万年的风击浪打,溶蚀而成。石质坚硬同润,玲珑多窍,涡洞相套,纹理纵横,形似云叠,兼具皱、透、漏。     此峰高2.9米,有一种重若崩云,轻如蝉翼之威。         神云峰 (1996年)                     叠云峰(1996年)     • 美女照镜石     杭州花圃西门口有一座太湖石峰,取名为美女照镜石。     该石屹立于水塘之侧,其倒影别致可爱,恰似一位长发女郎低头梳妆。更有绿树相衬,相映成辉,环境非常幽雅。        美女照镜石侧面照(2013年)                正面照(2007年)      • 花港观鱼石和琅琊石     耸立在花港红鱼池桥畔的“花港观鱼”太湖石,高2.5米,因有着1958年摹刻的康熙御书“花港观鱼”四字,绝大多数游客都会在此留影。旅游旺季还得排队等候,游人总是被热闹所吸引,拥挤在那些艳丽的景点,春日,暖风微拂、池畔花木、落英缤纷,引得红锦鲤争相嘬花。“花港观鱼”可以说是西湖边最拥挤的景区之一。   花港观鱼 (2013年)             红锦鲤(2013年)     离金鱼池不远有一块太湖石峰,名为“砑峰”其石立于池畔,15年前来此赏石,看到“砑峰”石清秀奇特,玲珑剔透,峰石上红色的“砑峰”二字还能清晰可见。然而现在却被绿色植被掩盖了。 近“砑峰”石,更有一趣,一枚太湖石“水獭”浮出水面,躲在草丛里,睁大眼睛窥视着前方,煞是可爱。               “砑峰”石峰 (1996年)             “水獭”(2000年)     • 莲泉     离文澜阁不远便是西泠印社,进入月洞门,左侧柏堂前,有一方水池为“莲池”,此莲池1953年曾被填埋,1982年西泠印社建社80周年前夕重建开挖,广种睡莲,饲养红鱼。池中立一太湖峰石,犹如窈窕淑女,宛在水中央。峰石上刻有西泠印社社员李伏雨的篆书“莲泉”二字。     此景最富人文气息,赋予了西湖高雅的内涵。          在西泠印社的“莲泉”石峰 (2013年)       篆书“莲泉”(2013年)  • 仙人峰     仙人峰在文澜阁。     文澜阁位于杭州弧山南麓,步入门厅,迎面是一座太湖石堆砌成的假山,上建亭台、中开洞壑、玲珑奇巧,是西湖假山叠石的精品。 穿过山洞是一间平厅,厅后为大型方池,池中一峰独立,名为“仙人峰”。仙人峰原名为万斛峰,在明代光禄丞顾正心的别墅,上海松江的熙园内,清乾隆年间被浙江巨商购得,更名为“仙人峰”,置于孤山文澜阁内。参松翠柏,潭心倩影,恰似一位亭亭玉立的美人。仙人峰耸立水池,面朝“文澜阁”,其势甚为雄伟,而水池倒影,又不失其秀丽。 清末诗人顾孟游熙园作诗: 寂寂名园尽落江,小秦淮水冷东风。 已无万斛石峰影,花草楼台在梦中。                在文澜阁的仙人峰(2013年)          • 佛掌   峰石“佛掌”置于著名的灵隐寺内。“佛掌”峰石外形酷似佛手。“佛掌”二字是当年的方丈木鱼所书。木鱼,1997年出任灵隐寺方丈,是浙江省佛教协会名誉会长,杭州市佛教协会名誉会长,其人不仅是佛界高僧,也是一位书法高手,2006年94岁时圆寂,面目慈祥,神态安逸。      名寺、名石、名人题诗,足见“佛掌”峰石,弥足珍贵。 置于灵隐寺内的“佛掌”峰石(2013年) 3、假山叠石     自然奇石由于其独特的形体结构,常用于布置花园庭院,形体大的一峰独立,形体小的假山叠石,更多的是在独峰侧畔配以散石点缀,更是美仑美奂。     假山叠石在杭州比比皆是,较大的有花圃、龙井、文澜阁、胡雪岩故居等景点堆叠的假山,有的假山上还有观景亭;较小的只用几块太湖石便点缀成景,玲珑尽致。      “岩芳水秀”的花岗岩假山叠石(2013年) •花圃岩芳水秀 “岩芳水秀”面积约25000平方米,西南角高地筑以花岗岩假山,掇山“众香岩”,主脊向北,向东延伸环抱。峰谷间有一泓清泉涌出,以瀑布落入“花盟潭”,形成水景系列。叠石错落有致,石间植杜鹃,鸢尾等花卉,构成以鸢尾与杜鹃为骨架的岩生花卉园。 花圃“岩芳水秀”景点是一处幽静的休闲、品茗胜地。 •龙井假山叠石     龙井泉旧名龙泓,相传三国和东晋时,葛玄和葛洪曾在此炼丹。井旁湖石嶙峋。泉水清澈甘冽,终年不涸,取棍轻拔井水,会出现蠕动分水线,颇有风趣。湖石假山上有 “龙井试茗”、“鸟语泉声”、“小沧浪”等石刻。近处还有著名的“龙井八景”之一的“神运石”景点。 龙井的太湖石假山叠石(2013年)     • 绿云径     绿云径是清帝行宫八景之一。     顾名思义,绿云径,是浮云般的绿色丛林中的一条飘渺的小路。走进孤山,穿过“西湖天下景”,往山顶攀登,山道幽幽、山风刮过林梢,留下悠远的回音。此地密林笼翠、烟云滋润、两侧树林、一片绿色;霎那间,两座俏伶的假山,堆云砌玉般地矗立在眼前,如飘然的闲云,这就是“绿云径”了。         清帝行宫八景之一的绿云径(2013年)     叠石上嵌有乾隆皇帝赞美此景的三块诗碑。清晰的《御笔》二个字,有着一种盎然的韵味与古趣。      乾隆诗之一曰:         径纡探绝胜,森秀入苍云。苔迹时留印,樵斤未许闻。         蒙蒙湿鹤毳,濯濯润螺纹。谢傅东山好,微嫌丝竹纷。                               乾隆御笔诗《绿云径》(2013年)     • 九狮石     九狮石在西湖中的小瀛洲。     登上小岛,穿过先贤词,步入九曲桥,正面便是一块太湖叠石,冠名“九狮石”。九狮石,耸立在内湖水际,九只形态各异,形似神似的小狮子生动活泼;民间流传,你能数清九头狮子,就是帝王相了;这种传说,有点像广西阳朔漓江上传说的观山数马的故事。遗憾的是,如今植被非常茂密,很难再数清有多少只狮子了。    小瀛洲的九狮石(2002年)     小瀛洲的九狮石(2013年)     • 赏月石     在平湖秋月西侧绿荫岸畔,几块太湖石拼成卧榻状,造型简单,却占尽了这里的旖旎风光。从这里向湖心望去,只见:亲水榭台,几棵繁枝茂叶在涟漪湖水中的婆娑倒影,一轮弯月倒挂在天空。                           平湖秋月的赏月石(2009年)     这情景直让人流恋连忘返,笔者年轻时(1969年)曾于此坐石留影,40多年后还是此地此石,夕阳余辉,却风光依旧。令人感慨的是这座赏月石已被游客抚摩得铮光溜圆,随着岁月的流逝,景色却更美了! • 赏梅石     在灵峰探梅景区的盆景园进口,几块太湖石点缀成景。一块湖石上写着大大的“梅”字,一丛粉色梅花和几块太湖石相映成辉,构成精美绝伦的赏梅美景,几乎每个游客都想在此留影,于是每当梅花盛开的时候,到此赏梅的游客总是拥挤不堪。   赏梅石(2001年)          灵峰探梅景区的赏梅石(2014年)

4、天然原石

天然原石严格地说不属于景观石的范畴,因为其未移动过,仍与山岳连体。不过,有些天然原石与历史人文、故事传说相关,是文化的载体,也就成了游客极其赞赏的自然景观。这里列举几个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人文内涵的天然原石。

• 秦始皇缆船石

秦始皇缆船石在宝石山东侧半山腰。

据《史记•秦始皇本记》载: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南巡到会稽郡祭大禹)率船队从咸阳出发,当到达钱塘江边时,见水急浪大,一时不能过去,就命令船队开到宝石山的南岸去躲避风浪,并将船系缆在一块原石上,后人便将此石称为“秦始皇缆船石”。

    北宋宣和元年(1124年)思净和尚将此石雕塑成佛像,后人又把石佛“饰以黄金,构殿置之”,并称之为“大石佛院”。如今,佛院已荡然无存。不过,缆船的巨石尚在。秦始皇真的用此石缆过船吗?发现大量稻谷遗存的河姆渡第四层遗址年代大约距今七千年,大禹治水是四千多年前的历史故事,大禹死后葬在会稽山。秦始皇至今只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两千多年前的海水水位能高到宝石山半山腰吗?也许,秦始皇缆船石只不过是一个传说而已。

  

         秦始皇缆船石(1996年)           从另一角度看     

 

• 吴山十二生肖石

吴山十二生肖石为一组露出地面的石芽,玲珑剔透,如山峰离位,形态百千。属石灰岩岩溶地貌,从一定的角度远上望去,这组岩石酷似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等十二生肖。文人墨客则分别题名为盘龙,伏虎、鸣凤、舞鹤、象鼻、牛眠、龟息、笔架、香炉、棋盘、剑泉、王笋。统称为“巫山十二峰”。雍正六年(1728)总督李卫建亭题“巫峡峰脊”。

  

吴山十二生肖石(1996年)                  龙爪

• 神运石 神运石在龙井景区内。高六尺许,状若游龙。古人有”击石祈雨而云生”之说。为清乾隆御题“龙井八景”之一。该石是笔者见到的唯一一块在同一峰石上刻有两种不同字体,但名称相同的奇石。    神运石(2013年)              楷书               隶书

5、杭州“ 一片云”

“一片云”,这名字取得很美。

杭州共有四处“一片云”题刻。其中最闻名的,也是最有传奇色彩的是龙井“一片云”。

• 龙井“一片云”

龙井“一片云”是一块天然岩石,高约3米,青润玲珑,巧若镂刻,松蹬盘屈、草莽间自有石洞,形状很像舒展飘逸的云彩。乘公交车去龙井提前在龙井寺下车,再后退二十余米,就可以看到“一片云”矗立在登山步道右侧的幽深石丛中。此处树木苍劲、山岩奇突、无树不秀、无石不奇。公路对面便是龙泓涧,有过溪亭、涤心沼、方圆庵等景点,还有镌刻着乾隆题诗的八咏诗碑廊。

龙井景区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旅游景区,我已记不清曾到过龙井多少次了。这里的景、这里的茶、这里的奇石、这里的传说总是令人难忘。

  龙井“一片云”(2013年)           “一片云”(1995年)

 “一片云”,该石上方有摩崖题刻楷书“一片云”三字,每字18厘米见方,圆沟底刻法。一片云与涤心沼、神运石、过溪亭、方圆庵、龙泓涧、翠峰阁、风篁岭等成为清乾隆御题的“龙井八景”之一。我想不仅仅是这块石头的本身,更有那脍炙人口的故事。

相传辨才大师与苏东坡学士一见如故,旨趣相投,流连数日,送学士竟过虎溪桥,忘了自己规约,彼此大笑而别,成了一段千古佳话。石以人传,相得益彰。风篁岭古木参天,松篁交翠,自然景色幽美。当年辨才大师因爱此石,经常送客而盘桓在“一片云”畔。正如“一片云”亭柱上的对联云:

       兴来临水敲残月,谈罢吟风倚片云。

     

“一片云”亭(2013年)

清乾隆皇帝曾六次南巡江南,自第三次来到龙井后,便每次都来龙井了,一共来了四次。每次来龙井都要对“龙井八景”咏诗题词,现将乾隆对“一片云”题的四首诗抄录如下:

第一首  乾隆第一次到龙井(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            

片石玲珑号片云,英英常自蔚氤氲。

龙泓本自颠翁碣,馨折宜应于此君。
第二首  乾隆第二次到龙井(乾隆三十年,1765年)          

片石玲珑依碧峰,英英常带岫云浓。

山庄别室斯津逮,对此依然仰圣踪。                                                      
第三首  乾隆第三次到龙井(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           

云依石则石为主,石似云斯云做宾。              

个里由来无定法,打成一片是何人。
第四首  乾隆第四次到龙井(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         

峦罅生云云护峦,自成一片习而安。

仰知皇祖经临处,岁岁山庄三字看。

• 云亭“一片云”

另一个“一片云”是摩崖石刻,在孤山“云亭”旁。

云亭是六角方柱石亭,筑造于1920年,原为岭南金石书法名家、诗人许炳璈生前预造的坟墓。许氏字奏云,故称“云亭”,其旁凿石贮山水,称云泉。亭后有石梯可通孤山另一景点“玛瑙坡”,石梯旁有一石拓,高138厘米,宽30厘米,内刻隶书“一片云”三字和题跋22字。题跋字迹漫漶,而“一片云”三字却依然清晰可见,其中“一”字是“弍”字下面少一横,可能是隶书书法的一种写法吧。

  

    孤山“云亭”(2013年)          “一片云”(2013年)              

• “孤山一片云”

“孤山一片云”刻上在孤山敬一书院东墙外壁上,5个大字刻在五块平板青石上,每字一石,每石65厘米见方,行书,此五字为清乾隆年间尚书朱致尚所书。

     

孤山一片云(1997年)

• 玉皇“一片云”

再一个“一片云”是在通往玉皇山的山路途中,假山叠石上方的石刻题词。此“一片云”只是“人云亦云,人步亦步”的临摹题刻,并无文章记载。虽然如此,却是游人登玉皇山时从紫来洞到七星缸景点的必经之路。

               

玉皇山的“一片云”(2013年)           隶书“一片云”

5、探访“三生石”

关于“三生石”的故事流传已久。

一种说法,“三生石”是女娲补天的遗石,因始于天地初开、受日月精华、灵性渐开,不知过了几轮几劫,只听一声巨响,此石裂为三截、似有吞噬天、地、人之意;

另一种说法是《红楼梦》里描写的“绛珠仙子”和“神瑛使者”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一对冤家,这个三生石,指的就是灵隐景区里的“三生石”;

而佛教认为:前世的生存的前生,现世的生存为今生,来世的生存为来生,总称“三生”,逝去的人走过黄泉路,到了奈何桥,就会看到 “三生石”就在奈何桥畔,目送着人们的轮回转世。

早年从冯梦龙的小说中得知三生石的故事;后来,又从《西湖拾遗》一书中看到白话短篇小说《三生石订奇缘》,方知三生石原来就在杭州,就在下天竺寺背后。下天竺寺创建至今已有1600年历史,始终是一处香火旺盛,朝拜者云集的圣地,寺后有三生石,翻经台等佛教名胜古迹,千百年来文人雅士涉足于此,留下了许多佚闻传说和诗文佳作。

于是也想做一回雅人,寻古探胜。兴致勃勃地来到灵隐飞来峰景区,沿小溪往前走,来到下天竺寺。顺沿着寺后一条崎岖石路向上攀登。一路自然风景幽美,枯藤缠树、密林笼翠、烟云滋润。然而,走到尽头,也未能找到心仪已久的三生石。这是第一次,没有找到三生石,却登上了莲花峰。

            已迸裂为三座石峰的三生石(1996年)

有人说,有时寻找的乐趣不在于目标本身,而在于寻找的过程。我们找到了飞来峰后山的清韵,一个人影稀少,远离喧闹的地方。话虽这么说,但还得说回来。寻找的乐趣更在于目标的本身。

1996年2月,我们进行了第二次寻找。我和妻子——每次探寻名胜古迹的最忠实追随者和支持者,沿着下天竺寺黄色的院墙,潺潺流水,茵茵茶园,走到尽头;又来到了年前登山的石阶,苔痕阶绿,难道再上莲花峰?正犹豫间,见一位尼姑正从寺的后门出来,“阿弥陀佛!”妻子抢前一步,“请问‘三生石’在哪里?”按照尼姑指点,登上石阶数十级,直接左拐走进菜地。在菜田的尽头荆棘蓬草,满目凄惨,只见三生石默默地躺在那里,顽强地向我们诉说着历史的沧桑。真没想到,赫赫有名的“三生石”竟然会被冷落到如此地步?

 

三生石三个篆字(2013年)         三生石碑文(2013年)

三生石是天然石灰岩石,经历年风化,已迸裂为三座石峰。走近仔细观察迎面的那座镌刻着《唐•圆泽和尚三生石迹》的碑文。记载着“三生石”的由来,中间那块的背后上方镌有“三生石”三个篆字。 

前峰的碑文不长,却极富传奇,抄录于后:

《唐圆泽和尚三生石记》

    师名圆泽,居慧林,与洛京守李源为友,约往蜀峨眉礼普贤大士,师欲行斜谷道,源欲沂峡,师不可,源强之,乃行,舟次南浦,见妇人锦裆负瓮汲水,师见而泣曰:吾始不欲行此道者,为是也。彼孕我已三年,今见之不可逃矣。三日浴儿时,愿公临门,我以一笑为信。十二年后钱塘天竺寺外当与公相见。言讫而化。妇既乳化,源往视之,果笑。寻即回舟。如期至天竺,当中秋月下,闻葛洪井畔,有牧儿叩角而歌曰: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用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常存。源智是师,乃超前曰:泽公健否?儿曰:李公真信士也,我与君殊途,切勿相近,唯以勤修勉之。又歌曰: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语因缘恐断肠,吴越江山寻已遍,却回烟棹上瞿塘。遂去莫知所之。

三生石的故事有点凄婉。而高僧圆泽和忠臣之后李源朝夕形影不离,春拈花,秋印月,夏吟风,冬拥雪。两个人,一块石,做成了三个生死不离的朋友,后人就叫这石为三生石。更有二人一诺千金,隔世不昧的友情,恰好契合中国人对于生命永恒的期盼和对友情的珍惜,引发了人们对前世今生的幽思和共鸣!

       

香林茶园和下天竺寺(2013年)    三生石景区的假山叠石(2013年)

2009年初,听说新建的三生石景区对外开放了。我们便立即重游旧地,三探三生石。

      

 三生亭(2013年)

轻车熟路,我们又来到莲花峰下,眼前的景色却完全不同了。路标是褚色白字:三生石 香林茶园。我们顺着箭头指引的方向,跨上几步台阶,便到了香林茶园,只见一丛丛茶树郁郁葱葱。茶园侧畔一弯水池,太湖叠石,流水溅溅,池里红鱼数十条,更显江南园林韵味。水池旁有一座新建的“三生亭”,坐在亭里,远可观莲花山:层峦叠嶂,幽峭绝壁;近可望下天竺法镜寺:飞檐雕梁,修竹数竿。倒是歇脚的好地方!

一时兴起,请一位姑娘为我们老俩口拍照留影。姑娘说:“真羡慕死人了,这么大年纪,还这样恩爱。”妻子笑着说:“这姑娘真会说话。”我也笑了,这就是“三生石”的魅力!

三生石的故事之所以能深深地打动每一个人的心,是因为它诠释了佛教的三生观。三生石成为生命永恒,真性不朽的象征。佛教自传入中国之后,经过汉,魏,晋,南北朝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期碰撞,佛教的三世因果,转世轮回等观念已渐渐深入人心。国人关于伦理、生命、哲学乃至于整个宇宙观,由此而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三生石不仅成为国人对前生后世的一种理念,还表示了朋友之间肝胆相照、诚守诺言的一种信念,当然,更多地还是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爱情的一种憧憬。

三生石的故事也就成为中国传承文化的一个组成元素,千古流传不衰。这正是:

惟有卷卷一片石,至今留迹在山峦。

6、神态各异的景观石

这类景观石在杭州比比皆是,随处可见。它们大都独峰耸立,或街头巷尾,或楼堂馆所,或庭院书阁,点缀着城市风光,有一种秀色可餐的神韵,让游人陶醉流连。

当然,有些石峰,随着城市改造,时过境迁,可能现在已不知去向了。最令人遗憾的是金沙港旅游文化村里的奇峰异石,居然来了一次“集体失踪”,或许可称:金沙石殇。

     金沙港旅游文化村里有许多石峰精品。1999年、2004年我曾二次游览该景区,并拍摄了一些奇石异峰的照片;2013年夏天,为撰写此文,我再次来到金沙港,却遭到了门卫的阻止。 一位年轻的门卫很有礼貌地问我:“大爷,有什么事件要我帮忙吗 ? ” 我很拘谨地说:“金沙港里原来有许多石头,我想再进去看一看。” 那门卫彬彬有礼,语气却不容分辩:“现在这里是私人会所。进去需要出示VIP贵宾卡”。 我心中一愣:过去这里是对外开放的,游客可购票自由进出,怎么就变成了私人会所了呢 ? 心中不畅,回家上网查一查,查到了金沙港最新的景观照片,一幢幢、一间间单门独院,景色异常秀丽,却再也找不到当年奇峰异石的倩影了,真的消失了?       金沙港变成了私人会所               奇峰异石真的消失了? 在此,且为金沙港的奇峰异石留下历史的痕迹吧 :         金沙港大门口的石峰(1999年)     鲤鱼跳龙门(1999年)    飘逸(1999年)     骏马回眸(2004年)     猛回首(1999年)    娇依母怀(2004年)        反哺(2004年)      慈母戏子(2004年)     背篓姑娘(1999年)        好友相见(1999年)

笔者再列举一些杭州其它石峰,供大家欣赏,它们大都还在原地顽强地挺立着。我真心希望这些奇峰异石能永远成为广大游客观赏的景观石。

让我们一起弘扬中国的赏石文化吧!

有篆刻的石峰:蒋庄、汪庄、六通宾馆、“灵光”石、曲院风荷“曲水流觞”石、浙二医院“广泽济世”石 、唐云艺术馆“醉墨泉”石……。

无篆刻的石峰:文澜阁、茧都丝绸、花港牡丹亭、栖云阁 、胡雪岩故居、德东公园、望湖宾馆、香格里拉饭店、吴山广场、浙大紫金港校区、满觉陇“鲤鱼跳龙门”石……。

             “灵光”石(2013年)        “曲水流觞”石(2001年)                         “醉墨泉”石(2013年)   六通宾馆(2013年)                 蒋庄(2013年)          汪庄(1999年)     花港牡丹亭(2013年)           栖云阁 (2000年)

      

         文澜阁(2013年)                德东公园 (2013年)    

      望湖宾馆(1999年)           吴山广场(1999年)

 

        鲤鱼跳龙门(2001年)               茧都丝绸(2013年)

 

香格里拉饭店(1997年)         浙大紫金港校区(2013年)

                  

“广泽济世”石(2013年)   黄龙洞“有龙则灵” 石(2014年)

            

山外山饭店(2001年)

     

       丁家花园(2001年)                百草园(2001年)                       胡雪岩故居(2013年)

上一条 观赏金色的胡杨林和美丽的月全食——遥寄华东师大附中56届初三甲的老同学们(56届初三甲 杨大有)
下一条 《奇石情缘》之 三——湖州寻石(1956届初三甲班 周德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