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思聪与《思乡曲》——纪念马思聪诞辰108周年(关雅琴)
2020-05-08 07:55:46   来源:关雅琴   评论:0 点击:

\

马思聪与《思乡曲》
——纪念马思聪诞辰108周年
 

       5月7日,是小提琴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马思聪108岁诞辰。马思聪先生是中国第一代小提琴演奏家和作曲家,马思聪抗战时任中大音乐教授,是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并兼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音乐创作》主编。
       马思聪曾二度留法学音乐,第一回学习小提琴演奏,后因脖子受伤,第二回留学主修作曲。他抗战前在国内乐坛的名气已是个富有盛名的西洋乐作曲家、演奏家、教育家。
       九一八,目睹祖国受侵略,国破家亡,民不聊生,遭受帝国主义者的欺凌,亲眼所见同胞遭屠杀,祖国大好河山落入虎狼之掌,国家大量资源被夺,国土沦丧,马思聪内心受到强烈震撼,强烈民族尊严油然而生,萌生了要用民族音乐积极活跃在抗日救亡的行列。他以音乐为投枪匕首,创作了大量的抗战歌曲,影响最为深远的是1937年,在任中大教授的同年,他创作了的《内蒙组曲》(原名《绥远组曲》),它由三个乐曲组成,即《史诗》《思乡曲》和《塞外舞曲》。《史诗》展现了民族的勤劳和奋勇抗战的激情;《思乡曲》委婉动人,勾引起人们对于离乱生活的联想,藉以寄托对于亲人和故土的思念;《塞外舞曲》朴实、雄健、奔放、热烈而带有浪漫气息。《绥远组曲》是马思聪成名作品中最杰出的乐章。其中的第二乐章,即后来感动过无数人的《思乡曲》,堪称马思聪的代表作。蒙古族音乐的内在本质是那优美的旋律、深邃的内涵和抒情的技法,《思乡曲》无不蕴含着蒙古族独特的精神、思想和文化。该作品以小提琴演奏出草原民族的传统马头琴的音乐效果,乃世界音乐史上的新创。他是一个从未涉足蒙古大草原的南方人,却杰出地勾勒出马背民族情感的作品,乃天才也。《思乡曲》如歌如诉的旋律表现出远离家乡的人们对故乡所怀的思念之情,在当时曾拨动了无数为抗日救亡而奋战的中华儿女的心弦,他既表现出小提琴的丰富音色,又使情感的表达更加细腻。最后,乐曲以简短的结尾结束。使人回味无穷的是,乐曲最后落在和弦上造成期待感。举目回望,四野荒凉,落日依山,雁儿飞散,庙台的金顶闪闪光,驼群的影子遮列天边。想家乡。风大啊黄沙无边,夜寒啊星辰作帐,草高啊盖着牛羊,家乡啊想念不忘,想念不忘。我的家乡路儿正长,心头怅惘。城墙上有人,城墙下有马,想起了我的家乡,我就牙儿肉儿抖,家乡啊,想念不忘,想念不忘啊。《思乡曲》倾诉着流落他乡的人对于故乡的眷恋思念之情,故乡、熟土、亲人啊怎不令人思念。看!那无边的草原、落日、飞雁、庙台、驼群……听!那啼声、蹄声、铃声……交织在一起,拨动着听众的心弦,震撼着人们的肺腑,引起人们对家乡牵肠挂肚的怀念!使思念之情久久回荡着……
       马思聪在这部作品中渗进犹太民族音乐的元素,生命回归的呼唤,留恋在国土的灵魂,禁锢在他乡的身躯,浓浓的乡愁,化不开的思念,这时回忆起少时在故乡的无忧无虑,快乐的生活,只有把这些寄托于这一首《思乡曲》。
       他创作的这小提琴作品充满了中国民间内蒙民族风格元素,而且充分与西方小提琴演奏技法融合,在西方音乐的基础上有大量的民乐,风格独树一帜,开创了中西结合提琴作品的先河。他是中国近代较早运用西洋音乐技法创作的音乐家之一,他不断追求新的艺术风格,并把他的音乐赋予了民族的特征,其作品清新流畅,结构严谨,感情色彩强烈,深受海外华人和国内民众的喜爱,堪称中国音乐界的大师。
       抗日战争中,他转辗于华南、西南各地,亲自在电台上广播、教唱抗战歌曲,号召人民起来反抗日寇的侵略。
       在一次表演中,他遇到了周恩来,周恩来也酷爱音乐,从此两人结识了,周恩来成了马思聪的“知音”。也正因为周恩来的卓越才能与崇高品德给马思聪留下深刻的印象,从他的身上看到了共产党和中国未来的光明,以致以后愿意紧跟着共产党,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尽职尽力。认识周恩来,是他政治思想上的重大转折点。
       1938年他创作了《第一弦乐四重奏》,这时抗日的号角正唤起了国内外同胞,他们同仇敌忾,奋起共赴国难。南洋华侨救乡会在香港九龙旺角成立了华侨回乡服务办事处,组织了“东江流动歌剧团”,马思聪给他们写了团歌。这首团歌响遍广东东江各地,深受群众喜爱,它鼓舞了人们的斗志,唤起了同胞们抗日的激情。他还为广东抗日组织民众创作粤语抗战曲,在战区军民中广为流传。
       马思聪以精湛的西洋音乐技巧,出色地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内涵与文化底蕴。马思聪是中国小提琴音乐的开拓者,他以卓越的演奏与创作,使源自西方的小提琴音乐成为中国音乐的一部分,并在中国广为传播。马思聪是中国现代音乐教育的先驱之一,他促进了现代音乐教育体系在中国的建立,为中国培养出一批蜚声世界乐坛的人才。马思聪在我国现代音乐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是我国一位饮誉中外的人物,他通过锲而不舍的探索和穷究底蕴的追求,在勇攀艺术之巔的崎岖道路上留下了一个个艰辛的脚印,留下了许多荡气回肠与醉人心脾的乐章,值得我们学习。他的音乐之魂及其巨大影响,将永远萦绕于我国乐坛、经久不衰。
 
七六届  关雅琴
2020年5月7日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庆祝限聚令即将结束(徐梅芬)
下一篇:珠穆朗玛峰正名日(关雅琴)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