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从大漆出发 :代形态与观念表达

时间:2022/4/4 15:52:44  来源:中国当代艺术网


(1/6)从大漆出发 :代形态与观念表达


(2/6)龙一 《川》195cm * 54cm 年代:2018


(3/6)余潮松《还原与重生十二》 20cm * 120cm 年代:2022


(4/6)唐明修《漆本生1》70cm * 24cm 年代:2015


(5/6)姚邦亮《象系列》30cm * 30cm 年代:2021


(6/6)沈也《点石成金》年代:2008-2014

  展览名称:从大漆出发 :代形态与观念表达

  展览时间:2022/04/16~2022/07/18

  展览地点:[福建]-厦门市湖里区高殿路与高殿北路交叉口-(红顶当代艺术中心)

  主办单位:红顶当代艺术中心

  参展艺术家:陈金华、陈立德、程向军、胡杰彬、黄宝贤、李永清、梁远、林栋、林文洁、龙一、乔加、沈克龙等28位艺术家

   策展人:何桂彦

   学术主持:皮道坚

   1977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的第三文化层发现了迄今最早的漆器——朱漆木碗,中国漆艺的历史因而上溯了七千年,也是现今世界漆艺史上最早的文物。天然大漆作为有着几千年文化积淀的工艺媒材。运用漆制作的作品不仅负载着独特的媒介之美、形式之美、精神之美,而且与数千年来融汇在中国的文化、历史、信仰,尤其是审美追求息息相关。自古以来,漆的艺术不仅反映了华夏民族对生命、自然和生活艺术化的独特感悟,而且,展示了一代一代艺术家们非凡的艺术才华与视觉智慧。

   “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在机器与数字化时代,人被各种工业制品所异化,而人工智能的崛起也使人的主体性开始遭到侵蚀,这也使得以手工性为特质的当代漆艺“犹天地之造化”的品性弥足珍贵。当代漆艺家对传统创作材料和技艺的坚守,即是对自然的坚守,同时也是对人的主体性的坚守。有赖于这份坚守,我们方能得以通过艺术家之手重温东方文化特有的情怀与境界。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漆画进入转型期,文化身份意识开始在中国艺术界萌芽。于是“漆艺”的制作逐渐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试图将漆艺作品与中国古人的生活传统对接,通过新的人文空间营造实现当代语境下传统漆艺的复兴;二是从传统漆的制造工艺出发,将传统工艺引入抽象的现代艺术造型语言方式的艺术表达;三是探索传统的“漆语言”方式与其它现、当代媒介结合的可能性。

   4月中旬,从大漆出发

   本次展览“从大漆出发——当代形态与观念表达”,即是红顶当代艺术中心试图重新回到——漆,这一语言本身去重新定义。漆的边界到底是什么?是媒介,是材料语言,还是观念的外化?

   展览邀请了著名批评家皮道坚担任学术主持,艺术批评家何桂彦教授担任策展人,汇集了28位艺术家的80余件作品,包括绘画、装置、雕塑、影像等。举办本次展览,首先即试图以大漆为起点,立足于艺术本体,从媒介、形式、语言、方法等方面呈现中国当代大漆艺术在致力于现代性与当代风格构建中所呈现的特点;其二是,立足于当代艺术的语境去看待当代大漆艺术出现的新变化;第三,希望从媒介的自然属性到人文特征,从日常的工艺到具有礼仪的象征,呈现大漆和漆的艺术蕴含着的古老的、东方的文化与审美观念。

   展览拟将于 4月中旬开幕,希望借由大漆这一东方文化特有的材料,于展览中构建一次上溯千年,所指未来的时空对话。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