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视 >> 评论 >> 评论 >> 正文

从本土资源挖掘大题材——论张培忠的历史题材文学创作(黄树雄)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0月25日09:58 来源:中国艺术报 黄树雄
电视剧《铁血兄弟》海报电视剧《铁血兄弟》海报

  近日,电视剧《铁血兄弟》在央视八套播出第一集,随后便以每晚4集连播的高密度震撼推出,在全国引起广泛关注。这是根据传记文学《文妖与先知——张竞生传》改编的一部30集大型青春史诗剧。

  电视剧《铁血兄弟》横跨1907年至1927年二十年中国历史,以“寻路-再寻路”为线索,讲述以江流、王应、周鲁为代表的一群铁血兄弟,执著追求理想与信仰,在现实和革命中锤炼、成长与蜕变的故事。

  电视剧的原著作者,也是编剧之一张培忠,在作为原著的长篇纪实文学《文妖与先知》中围绕张竞生的一生来展开叙事。张竞生(1888 - 1970),饶平人,早年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投身革命。辛亥革命后,作为“稽勋留学第一人”到法国留学,获得法国里昂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成为李大钊的同事和战友,经过多次考验后,李大钊郑重其事要发展张竞生加入中国共产党,这在当时北大教授群体中是绝无仅有的,可惜不久李大钊就为军阀张作霖所绞杀,张竞生入党之事遂成泡影,但他仍然追求进步,追求光明,奋斗不息。实际上,张竞生就是他那个年代的“新青年” 。

  读过原著的人一看就知道,电视剧的框架和人物都来自原著《文妖与先知》 。“江流”的原型就是张竞生,张竞生的本名就叫张江流。在第一集中,江流到县衙门告自己的父亲“侵犯人权” ,原型也来自张竞生的少年故事。按照原著的记述,张竞生少年时曾因为父亲不让自己继续求学,到三饶县衙门状告自己的父亲,在当时引起轩然大波。就是这一情节,把张竞生一生特立独行的精神特质形象地展示出来,也为张竞生的性格特征定下了基调。有所不同的是,原著中在县令的开导下,其父亲同意继续让他求学。电视剧活用了这个情节。

  “铁血兄弟”的另外二人也来自原著。“王应”的原型是和张竞生一起到新加坡找孙中山的黄埔陆军学校同学王鸾;“周鲁”则谐音邹鲁。邹鲁是大埔人,国民党元老之一,张竞生在1920年从法国留学归来之初,邹曾联合潮州议员领衔推荐张竞生担任潮州金山中学校长,而邹也在民国时期担任过中山大学的创校校长。电视剧在原著的基础上,又进行了精彩的二度创作,设置了更繁复的人物形象与戏剧冲突,深化了主题,丰富了内涵,具有更强的故事性和可看性。

  在完成了张竞生的研究和写作之后,张培忠把目光转向了明末清初的海上霸主——郑芝龙、郑成功父子,研究这个“海商集团” ,一举切入当下备受关注的中国“海权战略”视界。他决定从郑氏海商集团之兴衰对于明末清初政局影响切入,用微观个案来反映宏观战略,挖掘历史影响当下的现实意义。于是,就有了《海权战略——郑芝龙、郑成功海商集团纪事》这本书的诞生。该书由中国海军原司令员石云生上将和陆亚东教授作序,今年六月由三联书店出版,很快就登上新浪网新浪历史好书榜。

  在《海权战略——郑芝龙、郑成功海商集团纪事》之后,张培忠还将创作郑成功收复台湾的长篇报告文学,撰写郑成功全传《海盗与英雄》两本书,这两本书已在去年分别入选广东省委宣传部主抓的“五个一”重点作品创作选题和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项目。

  贯穿《文妖与先知》的严谨精神,在郑成功的写作中同样体现得淋漓尽致。张培忠把收集资料的视野放到全世界的范围内,曾请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善本部主任沈津教授专门从美国复印资料,还自费请人翻译郑成功的日文资料。他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找到郑成功的家谱,发现郑成功的曾祖母谭氏是广东澄海人,同时,在反清复明的抗争中,郑成功一直把广东潮汕地区当做其招兵和征粮的腹地,南明永历皇帝还曾封他为“潮王” ,只是郑成功感到自己功劳不够而不敢接受,因此,研究郑成功,某种程度也是挖掘广东的本土资源。张培忠的创作有一个“广东人物三部曲”的计划,第一部《文妖与先知——张竞生传》 ,写一个文人;第二部《海盗与英雄——郑成功传》 ,写一个武人;第三部《宰相与诗人——张九龄传》 ,写一个官人。创作这些题材,张培忠都秉持一个观念,就是“写历史人物是为现实服务” ,张竞生、郑成功是如此,写张九龄同样是如此。不论是张竞生、郑成功,还是张九龄,这些题材不仅因为他们都曾产生过全国性乃至世界性的影响,还因为他们都是“广东人物” ,从广东本土资源中挖掘大题材,这正是张培忠一以贯之的创作追求。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