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僑刊鄉訊>>《海內與海外》
庄世平:魂系中華
廖琪
2021年03月10日16:05  

作為一位熱情的愛國主義者,庄世平的奉獻當然不止於一個地區。他的胸懷所及,屬於整個民族,整個國家。早在改革開放之初,內地的極“左”思潮還十分根深蒂固,人們的思想觀念還沒有得到轉變,經濟生活仍十分貧困。於是,人們對物質的要求十分的強烈,對盡快走向富裕有著熱切的期望。擺在各級領導人眼前的難題是:經濟建設要盡快搞上去,但大量的資金去哪裡找呢?為此,庄世平無不殫精竭慮,四處籌劃,同時又不能不處處小心,謹慎行事,唯恐剛剛走向開放的各級領導人誤入形形色色的金融陷阱。十分幸運,由於海外工作的關系,庄世平本來極少寫信,但我們仍然找到他1980年5月寫給中共廣東省委書記吳南生的信:

南生同志:

關於國外財團擬貸款五億美元給廣東省事,上星期我行榮副理赴穗之便,我曾讓她轉告對此項貸款之意見,榮副理回來后,我們對此事再加以認真研究。昨晚十點半和今早7點45分,我曾兩次挂長途電話找你,兩次電話雖打通,但沒有人接電話。故隻好函告如下:

1、貸款之事。建議省裡首先要考慮對這筆貸款要有具體安排用途,因借款成本較高,應力爭於短期內能用出去。隻要對建設或投資生產有利,短期內(如在一年以內)能把資全用出安排在生產建設上,這樣借進外資是可以的。

2、貸款全額。建議需要多少借多少為宜,如對方仍堅持借出五億,在此種情況下,我方如確有需要,為照顧雙方利益,使對方手續費收入不會太少,建議我方借款最多不超過三億元,其中兩億元由省裡自己用﹔一億元可以轉給我行使用。對省裡自己用的兩億資金,在短期內未用的小部分,可以委托我行轉出套息,但數目不宜過多。

3、借款年期。最長為十年。

4、利息。包括手續費在內,爭取年息八厘半,最高不超過九厘為宜。因目前歐洲美元存款利息日趨下降,美國貸款優惠息最近由20厘降至17厘﹔今天美元存款利息一年期為10.875厘,6個月11.0625厘, 3個月11.1875厘。另在歐洲銀行美元存款最長為五年期,其利率目前隻有11.325 厘,長期資金趨勢看跌。

5、本息償付辦法:擬息隨本減即分期付款的辦法為好。以上意見供參考。

世平 鑒啟

1980年5月8日

1997年7月2日,庄世平榮獲香港特區政府頒發的大紫荊勛章

2000年6月,庄世平在北京參加《大公報》創刊98周年暨大公網創建五周年慶祝活動

1997年秋,庄世平與董建華等參加香港金融界慶祝回歸委員會慶祝活動

文如其人,信寫得朴實無華。但勢之迫,情之切,言之慎,卻無不溢於字裡行間。至於資金如何籌措和處置,他更像一位誨人不倦的長者,其精算,其穩妥,無不令人折服。在資金引進這一點上,他無疑是一位勤奮而又無微不至的掘井人,是一位勇敢而又義無反顧的捐血人。

1985年底,汕頭市男女籃球隊在市委副書記陳厚實的帶領下,赴港參加友誼比賽,庄世平不僅率潮籍僑領鄉彥前往車站迎接獻花,並親臨球場為家鄉的球隊助威鼓勁。有感於汕頭市男女籃球隊這次出訪的良好成績(取得邀請賽第二名),庄世平和葉慶忠、陳才燕、許偉、廖烈科、陳偉等僑領,深為潮汕地區於今未有一座現代化體育館而慚愧,一致向球隊領隊、汕頭市委副書記陳厚實提出在汕興建體育館的建議,並表示大力支持。此建議立即受到汕頭黨政部門的高度重視,不久就成立了籌建委員會。可惜,1986年底以后一段長時間,香港股市大跌,部分潮籍實業家經濟出現困難。1987年10月,汕頭市副市長陳遠睦為此前往香港宣募,面對蕭條的經濟形勢,宣募的話難以說出口來。香港潮州商會會長劉世仁見況,指點迷津說:“請庄老出來吧。成立一個機構,庄老任主任,我任副主任,他掌舵,我跑腿,不信搞不成體育館。”於是,香港潮人助捐潮汕體育館委員會成立,庄世平任主任,劉世仁、廖烈科、葉慶忠、馬鬆深等鄉賢任副主任,宣募工作深入到香港潮人的每一個角落。隨后,又由於一些意外事件,宣募工作出現困難,一些僑胞觀望不前﹔再因為國內建材價格不斷上漲,體育館從原計劃投資500萬元,不斷增加投資預算,從800萬、1200萬、1500萬一直提到2000多萬元,難度更大。為此,庄世平和助捐委員會的成員多次策劃組織,具體分工做重要人物的工作,勸捐工作得到了潮籍僑胞的擁護。其中,李嘉誠、林伯欣兩位潮籍富商名士各捐資200萬港元以上,廖烈科捐100萬元,劉世仁捐100萬元,馬鬆深捐100萬元﹔其他捐出幾十萬、幾萬、幾千元的潮人,則難以勝數。最后,共捐集達2000萬港元。

1990年元宵,耗資2600萬元人民幣、建筑面積8230平方米、可容納3888名觀眾的潮汕體育館終於落成。隨后,盛事接踵而至,第四屆潮汕迎春聯歡節開幕式,廣東省第七屆全運會開幕式,汕頭特區十周年暨擴大范圍慶典,都在潮汕體育館舉行。時任黨和國家領導人不僅出席了汕頭特區10周年暨擴大范圍的慶典大會,還在體育館會客廳會見了海外各地僑領、知名人士、著名實業家。庄世平接受會見之后,撫摸著體育館的梁柱坐椅,感慨萬千。聯想到潮汕從此結束沒有體育館的歷史,今后的體育文化事業將因此而得到更大更快的發展,他不由發出了舒心的微笑。

1988年3月,庄世平率香港全國人大代表赴海南島視察,合影於“天涯海角”

也許為了圓回自己早年熱心體育、有志當一名運動員為國爭光的難圓之夢,庄世平考慮到普寧的籃球運動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擁有一批技術骨干。1950年代末,普寧籃球隊曾打遍大江南北同級球隊而無敵手,后與全國甲級勁旅八一隊交手也僅以小比分敗落,雖敗猶榮。為發揚這光榮傳統,他於1980年代初就聯絡海外僑胞,耗巨資在家鄉組織“華僑杯”籃球邀請賽,每年舉行一次,邀請全國各大城市的籃球勁旅參加。每次,庄世平都親自觀看重要賽事,為優勝者頒獎。對普寧重振籃球運動雄風,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1987年初,香港立法局議員、知名潮籍實業家詹培忠和庄世平商討后,決定將“華僑杯”籃球邀請賽擴大到整個潮汕,一年一屆,由各縣市輪流主持賽事。每年賽事既可以是各縣市代表隊,也可以是以培養人才為目的的各縣市中學尖子隊,並更名為“世平杯”“培忠杯”男女籃球邀請賽。同年底,第一屆“世平杯”“培忠杯”籃球邀請賽在普寧鳴金開幕。第二屆在澄海,第三屆在揭陽,第四屆在饒平,第五屆在汕頭……每一屆庄世平都出席重要賽事,發表激勵講話,為優勝者頒獎,表現了振興潮汕籃球運動的強烈願望。1989年元旦,第三屆“世平杯”“培忠杯”籃球邀請賽於晚上在揭陽決賽,並舉行閉幕式。當天上午8時,庄世平和詹培忠在汕頭市委負責人的陪同下,前往潮州市,與該市僑務辦公室負責人商談由詹培忠捐資120萬港元在家鄉建設一間學校的事宜。午飯后,潮州市委的負責人聞訊趕來,又交談了一些工作。下午,趕到揭陽匆匆吃完晚飯,就出席了決賽和閉幕式。

當晚,揭陽代表隊在幾千名觀眾吶喊下,佔盡天時地利人和,氣勢如虹,勇奪杯賽冠軍。庄世平在閉幕式上講話和頒獎時,體育場外已是鞭炮齊鳴,為主隊的獲勝而慶賀歡呼。由於庄世平是第一次蒞臨揭陽,且他在經濟工作中的豐富經驗和卓絕貢獻,揭陽縣黨政負責人和許多群眾希望他能留下來,或到各處看看,指導他們的工作。這時已是晚上10點多,天氣寒冷,北風凜冽,公路正在拓寬,崎嶇不平。可是,庄世平早已和汕頭市黨政領導人約好,晚上不管多晚,將一起討論商議汕頭大學的建設和其他重要工作。於是,汽車開來了,庄世平僅和揭陽縣負責人相約不久重來補飲慶功酒,就在體育場外登車返汕。一路顛簸,回到汕頭國貿大廈,已是凌晨1時多。汕頭市黨政負責人不忍心年近八旬的庄老過於勞累,意欲翌日商討工作,但庄世平執意會議立即開始。商討完工作,已是凌晨3點多鐘,黎明在即了。

在庄世平的奮斗生涯中,這樣的工作日程,難以數計。

1990年2月,鑒於庄世平在汕頭市作出的重大貢獻,汕頭市人民政府授予庄世平“榮譽市民”稱號,贈予金鎖匙一把。

新加坡著名華僑實業家羅新權,早在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就敢於沖破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我國的層層禁運,克服層層的障礙,為祖國引進深海鑽井平台,為我國的石油工業作出巨大的貢獻。改革開放初期,他受吳南生、庄世平之邀,參與汕頭特區的踏勘選址工作。可惜,他提出的填海造地的宏偉計劃,以及在特區引進各種高新技術型工廠、生產的部分產品在國內銷售,以利於盡快收回投資的大膽設想,因當時的種種原因而無法實現。於是,他轉道北上,經調查研究,在庄世平大筆貸款的支持下,在北京離首都機場不遠的地方投資了“麗都大酒店”。國家剛開放,服務行業的配套至關重要,他的這一思路應是十分正確的。然而,建設和開業之初,各種困難和麻煩就接踵而來。不說申報手續的冗長繁雜,單是場地上三棵影響建筑的鬆樹,有關部門竟借保護林木之名硬是不准砍倒,致使酒店遲遲無法開工……后來,盡管酒店地處機場路邊,但知者甚少,於是,在路邊設置了一個指引的標志,可是,又有部門出來干涉,美其名曰“通往機場的道路不准設置商業性的標志”而限令拆除。羅新權面對這些不合理的禁令,雖多次申訴但都不得要領。這些,不能不使他對在國內的投資感到心怯。每每路過香港,他都要向庄世平訴苦一番。

不論是在香港,或到北京,庄世平對麗都大酒店的發展都極為關注。對這位愛國僑商的任何一點傷害,都是對改革開放政策的玷污抹黑呀!因此,酒店碰到的任何困難和麻煩,無論巨細,他隻要知道,都挺身而出予以幫助解決,有時候,他連夜給有關部門寫信、打電話﹔有時候,他乘北京市的領導來港辦事,當面反映情況。北京市市長林乎加訪問日本途經香港,僅停留不到一天的時間,竟讓庄世平找到,談論的仍是麗都大酒店的事情。而更多的時候,是庄世平親往北京,向有關部門面陳酒店的困難。好多次,習慣於紅頭文件的有關部門也無法解決問題,庄世平隻好請出林乎加,召集有關人員和他一起吃飯,在飯桌上擺情況提意見,最后由林乎加拍板解決。正是庄世平的努力,麗都大酒店這個在開放之初就創辦的服務性外資項目,才得以生存和快速發展,成為北京市引進外資的一個樣板。像以上這樣的事跡,幾乎不勝枚舉。

大連市的富利華酒店,得到庄世平主持的南洋商業銀行的貸款支待。

杭州市的黃龍酒店,得到庄世平主持的南洋商業銀行的貸款支持,貸款額一再追加。

天津市的汽車輪胎廠由他引進,並得到他的貸款支持。

汕頭市第一座高達26層的四星級國際大酒店——國貿酒店,建設過程中資金難以為繼,得到他的貸款支持﹔酒店開業之后,邀請香港利園集團給予現代化管理,使汕頭酒店業的管理水平,提高到新的更高的層次。

汕頭超聲印刷制版有限公司,是一家高精技術型的合資企業,1985年由他引進后,經濟效益一直十分顯著。

惠州市著名的TCL電子集團在初創時,資金十分困難,庄世平率南洋商業銀行予以巨額的貸款支持。

1993年底,湛江市發生了百年一遇的大水災,26萬群眾被洪水圍困,其中有7.8萬人被圍困了三天三夜,災后生產和生活面臨極大的困難。庄世平對災區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四處奔走募捐,僅三天就為災區籌得了1200多萬元的賑災款。隨后,在他的動員下,香港的慈善機構也紛紛前往災區,帶去災民急需的大米、棉被和衣物,留下一片愛心。1996年秋,該市又遭遇了歷史上罕見的台風,庄世平再次伸出援手,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懷。

他出任中國少年兒童基金會副會長,不僅時刻關注中國年輕一代的成長,還多次協助籌資支持貧困地區的少年兒童入學就讀。

他出任中國扶貧基金會理事,為基金會在港創辦貿易公事,創造利潤,致力於扶持貧困地區的人民脫貧致富。

他的足跡遍及大江南北。他豐富的經濟工作經驗,啟迪了多少人的心扉,結下了多少豐碩的果實。

他多次代表國家有關部門出訪,贏得了國家利益,增進了中國和各國各地區的親善和友誼。單1950年代和1990年代,他就出訪越南兩次。由於他在越南抗法救國時期就具體負擔援越重任,對增進中越人民的友誼,對恢復兩國政府的正常關系,都起到極大的作用。

對原泰國總理比裡一家的關注和關懷,體現了庄世平強烈的國際主義情懷和精神。1945年抗戰勝利后任泰國總理的比裡,對中國人民一直懷著十分深厚的友誼和感情,新中國建立后,他長期在中國的廣州和北京生活,1960年代后期才離開。他的三女兒還曾在北京師范大學學中文,離開中國前往巴黎教授中文期間,仍多次到中國訪問,並在許多國際場合為維護中國的形象與一些別有用心的人辯論……

然而,盡管他在共和國的大地上肩托起一座座大廈,肩負起一項項重任,但誰能知道:在各地繁忙的國事商務中,他幾乎都用雙手自己洗衣服。他的一身穿著幾乎沒有一件名牌,戴在手上的是已購置了二十幾年、極普通極廉價的“精工表”。而在解放后很長一段時期,盡管他的事業如初升的驕陽,南洋商業銀行的發展蒸蒸日上,但他舍不得購買一輛專車,上班下班一律步行或搭電車。如今的住房仍是30年前香港中國銀行分配的宿舍,充其量也僅100平方米出頭,而客廳的空調還是1995年末才安上的。直到今日,隻要不涉及外事活動,不論是帶團出訪考察,或是外出洽談商務,甚至是上京參加人民代表大會、政協大會、中國銀行董事會,他總是搭乘飛機的普通艙,絕不為一兩個小時的舒服而多花國家的錢財。這在香港同一層次的人士中,幾近絕無僅有!

1960年代后期,香港經濟金融界發生了強烈動蕩,房地產出現危機,多家銀行遭受擠兌,個別銀行導致倒閉。由著名僑領陳嘉庚集股創辦的香港集友銀行,由於經營不善,也在動蕩中搖搖欲墜,岌岌可危。甚至,已有外資銀行決定收購集友銀行的傳言。緊急之中,集友銀行隻好向中國銀行發出注資援助的請求。一直深為陳嘉庚興學育才、仗義愛國的行為所激勵的庄世平,不能不為此聞風而動。從中國銀行的最高層到國務院僑辦主任廖承志,直至周恩來總理,他都為這件事建言獻策,披肝瀝膽。在他的幫助下,終於使香港中國銀行向集友銀行注入巨額資金,把集友銀行從危困中解救出來。從此,中國銀行成為集友銀行的大股東,集友銀行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經營方法靈活穩妥。中銀機構這一行動,連陳嘉庚當時的親屬后代也深為感激。

然而,20年后的80年代末期,圍繞著集友銀行當年被收購一事,竟空穴來風,掀起軒然大波。陳嘉庚先生的個別親屬,眼看香港金融市場走勢強旺,為了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竟散布不實之辭,否認當年中國銀行巨額注資集友銀行,並成為集友銀行的大股東的歷史狀況和實際情況。為此,不僅搞得香港部分輿論沸沸揚揚,而且直捅到北京的中央有關部門,令不知情者將信將疑。中央有關部門甚至派專人赴港調查此事。庄世平為此據理力爭,力陳當時中國銀行注資集友銀行的真實情況。可是,不僅有些人偏聽偏信,有關部門甚至有作出傾向於鬧事一方的決議的趨向。為此,1991年3月,庄世平聯系到原在集友銀行任職、當年收購過程的見証人、全國政協常委黃克立,專程赴京,不僅不辭勞苦一再向有關部門反映情況,還聯合向李鵬總理寫信,陳述歷史事實,提出妥善解決的辦法。李鵬總理對信中提出的問題極為重視,不久,親自接見了庄世平和黃克立,詳細聽取了他們的具體意見。隨后,李鵬總理親自參與這事的處理,恢復了歷史的真實面貌,使這宗年代久遠的歷史懸案得到了公正的裁決。

庄世平堅持原則,公平公正處理這件歷史懸案的行動,又一次博得了人們的敬仰和贊揚。

1991年盛夏,長江流域經長時間大雨傾注,各支流水位高漲,洪水漫過堤圍,淹沒農田,沖毀農舍,漫浸都市。整個華東地區深受水患之苦,損失巨大。中國民政部首次向全球發出呼吁,期待國際力量施以救援之手。

這是8月初一個熱氣逼人的夜晚,富有強烈愛國心的著名華人實業家李嘉誠又一次聽完了北京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廣播,不由感慨萬千,夜不能寐。對中國民政部的賑災呼吁,他舉雙手贊賞,從心底裡決意要為賑災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然而,他又不能不將信將疑,因為1976年唐山大地震時,海外曾有多少有識之士要為此獻策出力,卻被拒於國門之外。如果這一次廣播的消息不准確,自己就貿然捐錢捐物進行賑災,難免要將自己陷於十分尷尬的境地呀!思慮再三,他給庄世平打去電話。

庄世平接到電話,了解了李嘉誠心中的疑慮,豁然應道:“有關的消息我也聽到了,既是中央電台的廣播,我認為是不會錯的。由此也可以肯定,華東的水災確實十分嚴重。”

李嘉誠聽了,心結頓時釋然:“既然如此,我想多捐一些,希望由此帶動全港同胞一同參與賑災行動。我的賑災款確定為5000萬港元,不知您的意見如何?是否應向香港新華社通報一下?”

“很好!我這就向新華社通報。”庄世平頓了頓,又說:“我想還應該盡快在報紙上登載您賑災行動的消息,這樣才能帶動全港盡快掀起賑災的熱潮,可以嗎?”

“可以。”李嘉誠言猶未盡,又隨口問道:“不知香港中銀機構有什麼賑災行動?”“這——”早於1986年就在南洋商業銀行轉為名譽董事長的庄世平,由於不再管理具體事務,對這事並不了解。“估計行動是有的,但具體的捐款數字我還不知道。”

經李嘉誠這一提問,庄世平不由心生疑竇:中銀系統的賑災行動理應在報上發布消息的,為什麼默默無聲呢?是不是有什麼不方便之處呢?

這天早上,庄世平來到南洋商業銀行辦公室,向總經理詢問了中銀系統賑災的情況。原來,中銀香港管理處不久前已召開下屬機構的會議,為各機構定下幾十萬元的賑災款額。也許是各機構的款額不大,所以,未在報紙上宣傳公布。庄世平聽罷,針對國際社會對中國賑災工作熱情高漲,香港更是其勢如潮的情況,希望總經理增加南洋商業銀行的賑災款額,增強南洋商業銀行在香港同胞心目中的聲譽和形象。總經理表示同意,馬上打電話向管理處匯報。可是,這意見立即遭到有關主管人員“已有組織決定,不能更改”為由加以拒絕,總經理不由面露愧色。站在一旁的庄世平按捺不住了,徑自從總經理手裡接過話筒,耐著性子向有關主管人員解釋南洋商業銀行增加賑災款額的意義。有關主管人員辯解說:“香港中銀系統和華東地區同屬中央政府,中央政府肯定會向華東地區撥款賑災,而中銀系統所賺的錢也是要上繳中央政府的,不必要在此問題上多此一舉﹔中銀各機構的賑災工作,只是表個態而已。”庄世平據理力爭道:“中央政府的撥款和中銀機構的賑災捐款完全是兩回事。正因為我們和國內完全是血肉相連的整體關系,所以,更應該在賑災工作中帶好頭,增加賑災款額,為香港同胞作出榜樣。這同時也是在1997年即將到來之際表明我們和海內外同胞同舟共濟的一個極好機會。”聽了庄世平的話,誰料有關主管人員指責說:“你還有組織紀律原則嗎?組織的決定怎麼能隨意更改!”庄世平終於被激起義憤,駁斥道:“我向上級反映情況提意見,犯了哪一條紀律?這完全是我的權利!你不把我的意見反映上去,才是真正的犯了紀律!你不同意南洋商業銀行增加賑災款額,我還要向更上一層的部門反映。”在庄世平的努力推動下,中銀各機構也紛紛提出增加賑災款額的要求。最后,上級終於贊同大家的要求。於是,中銀各機構的賑災款額一下子比原來增加了十倍以上,南洋商業銀行的賑災款達到500萬港元。

強烈的愛心,構成了庄世平的大義大智大勇!

隨著李嘉誠為華東賑災5000萬港元,以及中銀各機構的賑災具體行動在香港各大報紙上登出,香港的賑災工作迅速進入高潮,各社會團體紛紛上街募捐,各處商鋪無不舉行賑災義賣,連中小學生也背上募捐箱上街宣捐。僅僅一次集全港明星藝員參與的賑災大獻演,就籌集到善款2億多港元……庄世平的家和辦公室成了賑災詢問場所,整天裡電話不息,客人不絕。他總是有問必答,有求必應,在賑災方法、捐贈渠道、物資運輸等等方面,盡其所能地為各方的熱心人士提供大力的支持和幫助。

想不到一次華東水災,竟從另一個方面喚起了廣大僑胞的血濃於水的強烈愛國心,增強了整個中華民族的強大凝聚力。中華民族的再次崛起和強盛,從這次賑災行動中又一次得到証明和體現。

1991年秋,庄世平帶領由香港華資銀行高級職員組成的考察團往東北考察途經北京,李鵬總理在百忙中予以接見。對香港同胞在賑災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熱情,李鵬總理再次給予了熱烈的贊賞,並代表中央政府,希望通過考察團的全體成員,轉達對廣大僑胞愛國行動的衷心感謝和親切問候。

原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梁威林這樣評價庄世平:“很念舊,總讓朋友感到他就生活在你的身旁。公干之余的聚會,或是一個電話,都成了他維系朋友感情的重要渠道。重要節日的一點點小禮物,比如一張賀年卡、一份挂歷,總是記挂在他心頭,不僅讓人感到他的存在,更讓人感受到他的活力和熱情。珍惜友情的人,是心理年齡不老的表現,說明他還有很多的追求和向往。”

1995年底,汕頭市人民日夜盼望的海灣大橋和深汕高速公路汕頭路段終於建成了。為了汕頭的海、陸、空交通,庄世平不論在全國人大或政協會議,不論在香港或是北京或是廣州,一直給予最為迫切和真切的呼吁。如今,一橋飛架南北,汕頭的交通史寫下了新的輝煌的一頁。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來了,廣東省委書記謝非來了,潮汕三市的負責人來了,庄世平和李嘉誠、林伯欣等潮籍海外僑胞慶賀來了。然而,在舉行大橋的通車典禮上,在當晚中央電視台以至廣東各地電視台播放的新聞節目中,人們欣喜中不由有些遺憾:在主席台上就座的海外僑胞中,居然沒有庄世平的位置。庄世平卻笑呵呵道:“我這麼大年紀,又那麼遠跑來,就為了爭一個位置麼?我如果這麼想,是自己看輕自己﹔你們這麼想,是小看了我。任何事情,特別是這樣有歷史意義的大喜事,隻要參與了,心裡也就無憾了,還有什麼可計較的。”說得在場的人再也不好出聲了。

2002年1月1日,全國政協舉行的茶話會上,庄世平與全國人大委員長李鵬、原副總理谷牧、國防部長遲浩田合影留念

1998年8月初,有消息傳來:庄世平被列入第三批“深圳榮譽市民”的名單。他是創辦特區的倡導者和組織者,第一個提供世界各地創辦特區的資料﹔第一個在城市建設規劃上向深圳提供了香港新界建設規劃上的有益經驗和各種考察便利﹔第一個為深圳引入了境外銀行,支持並挽救了深圳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在有些人別有用心地將特區與解放前的“租界”相聯系的時刻,他挺身而出給予了迎頭痛擊,深圳的繁榮無不浸透著他的心血……有人說,即使在深圳為他立一塊紀念碑,也不足為過!更有人為他打抱不平,這“榮譽市民”還是第三批的!可是他一點也不為所動,反而說了一番道理:“辦特區在中國來說是一項創舉,是上至鄧小平、下至方方面面,千千萬萬人都為之奮斗的事業,我僅僅做了我該做的事情。如今人家記住了我,我應該高興才是,怎麼能去計較第一批還是第三批呢?如果第三批還沒有我,你們會不會又要說人家無情無義呢?這樣的事情千萬不能計較,計較便降低了自己的人格,傷害了同志間的感情,也傷害了事業。”9月28日上午九時,庄世平高高興興地來到深圳,接受了深圳市人民政府授予的“榮譽市民”稱號和証書。下午3時整,他又匆匆趕往香港,參加晚上有關部門舉行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49周年”的活動。

隻有時刻將自己當作一粒水珠,大海擁抱了她她才會如此博大精深、豪放軒昂﹔隻有時刻將自己當一把泥土,高山托起了她她才會如此高瞻遠矚、一往無前。早已將自己的命運和共和國的命運連在一起,並將個人的榮辱利弊置之度外的庄世平,也恰恰因共和國的崛起而高大,因共和國的輝煌而燦爛。

他的名字,將和共和國同在。

作者簡介:

廖琪,中國作家協會全委會原委員,廣東省作家協會原專職副主席,暨南大學中國報告文學研究院副院長、教授,文學創作一級,已出版《廖琪文集》(五卷本)等文學專著五十余種。曾獲中國改革開放文學成就終身獎、首屆全國優秀傳記文學作品獎等獎項。

來源:《海內與海外》雜志

(責編:蔡雨荷、劉婷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