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黄光裕谜局

本刊记者 白菊梅 路 琰 《 环球人物 》(

    近日,关于“中国首富”黄光裕被有关部门拘查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11月24日,和黄光裕相关的上市公司遭集体停牌。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这次“事发”并不意外——就在黄光裕财富迅速增长的同时,隐患也被深深地埋下了 

    近日,关于“黄光裕出事了”的消息在媒体与公众中广为流传。从最初暗地里的揣测演变成公开报道,再到消息最终得以证实,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消息传得沸沸扬扬 

    39岁的国美董事局主席黄光裕是广东汕头人。今年11月10日,他应邀出席首届粤东侨博会,这是黄光裕最后一次公开露面。几天后,许多财经记者陆续收到一条短信,称黄光裕和国美副总裁兼财务总监周亚飞已于11月17日被北京市公安局带走,原因是涉嫌违规资本操作。 

    其后,关于这个消息的虚虚实实,各大媒体开始了白热化的调查与报道。11月23日上午,有媒体报道说,经有关权威人士证实,黄光裕已被警方带走接受调查,随即,多家网站和媒体开始出现大量类似信息。而当晚,又有消息引用国美旗下上海永乐生活电器总经理宋林林的话说,黄光裕“已经回家”,“事情已经过去了”。随后,身在北京的国美副总裁何阳青又以黄光裕被拘查“纯属谣言”回应媒体记者。 

    就在疑问悬而未解之时,24日上午,国美电器港股在香港交易所停牌。黄光裕的哥哥黄俊钦控股的*ST金泰也遭停牌;深交所则在开盘前对中关村(指上市公司中关村科技,黄光裕是其实际控制人)进行了停牌。至此,和黄光裕相关的上市公司遭集体停牌。 

    24日上午11点,国美发表正式声明:“针对社会有关国美董事局主席黄光裕先生的传言,国美电器集团做如下声明:国美电器管理层正在核实相关情况,目前国美电器没有接到任何部门与本传言有关的法律文件。”国美的这一声明并没有公开否认这一事件,而是模棱两可地说正在调查。声明还表示,“国美电器是一家独立的上市公司,具有成熟的管理运营体系,经营管理一切正常。对于传言,海尔、格兰仕等家电业巨头向国美电器发来声明,鼎力支持国美电器。国美电器的前三季度经营业绩优秀,管理层对未来业务增长充满信心。” 

    同时,国美还通过部分媒体向外界发布消息,称“黄光裕没有被拘查,仅仅是协助有关部门调查他人的情况。但按照法律要求,不能公开协助调查的内容。”另据悉,国美相关高管11月23日已从全国各地赶赴北京总部。 

    就在24日中午,国美如期公布第三季度财务报表,财报显示,前三季度国美收入363.96亿元,同比增长约20.04%,经营利润18.7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财报的签署者为排名第四位的执行董事伍建华,在他排名之前的三名执行董事黄光裕、杜鹃(黄光裕妻子)、陈晓(国美总裁)以及副总裁兼财务总监周亚飞均未在该财报上签名。 

    同一天,记者走访了北京的多家国美电器连锁店,发现店里营业如常。一些可以上网的店员,纷纷打开电脑关注对黄光裕和国美的报道。对于黄光裕是否被公安局带走一事,店员们并不愿意提及,只称“早上看新闻才知道的”。但店中有不少顾客在谈论此事。 

    位于北京霄云路的鹏润大厦是黄光裕的产业,也是国美总部所在地。总裁办公室和会议室就在鹏润大厦18层,记者踏出18层电梯,满眼都是国美22周年庆典海报(国美成立于1987年元旦),红色的海报十分喜庆,整齐地在墙上贴成一排。当时正值1点多的午休时间,但几间会议室里仍坐满了人。 

    截至记者发稿的11月26日,《新京报》报道说,经北京警方证实,黄光裕确实被调查。不过,对其被调查原因,以及黄光裕是否仍然在接受调查,北京市公安局称“暂无法透露”。证监会内部人士也透露,黄光裕事件是由公安部门主导的刑事案件,证监会只是协助调查。 

    涉嫌操纵市场谋求暴利 

    对于黄光裕此次遭拘查的原因,业内传闻甚多,但大部分均指向黄光裕及其兄黄俊钦操纵*ST金泰股价,以及向商务部前官员行贿。 

    2001年,黄光裕的哥哥黄俊钦收购了山东金泰集团,并通过自己控股的新恒基控股集团以3000万元购买了*ST金泰26.99%的法人股。2007年7月9日,*ST金泰发布资产重组公告称,将以每股不低于3.18元的价格,向新恒基控股集团及新恒基房地产非公开发行80亿股A股。于是从当年7月10日到8月底之间,*ST金泰连续拉出了42个涨停板,成为中国股市18年来涨停板时间最长的一只股票,被股民们称为“2007年第一妖股”,并引得一些追涨的投资人疯狂涌入。黄氏兄弟在股价最高点26.58元时,将所持股票全部抛售套现,引发*ST金泰股价连续7个跌停。这些散户投资人全部套牢,损失惨重。在那42个涨停中,*ST金泰从每股3.96元一路飙升至26.58元,而到今年11月21日,这只股票的市值只有2.31元。而黄俊钦的新恒基却从中牟利超过千亿元。 

    本刊记者致电中国证监会几位高管,询问黄光裕涉案起因是否包括涉嫌操纵市场,他们均表示“在媒体报道之前并不知情。”也有部分业内人士猜测,操纵股价只是黄光裕被拘查的原因之一,可能还有更深入的问题有待披露。记者又致电北京证监局法律专家,他表示:“如果只是操纵股市,一般是证监会先查,发现构成犯罪的,才把案件移送到公安部门。但黄光裕事件此次由公安局直接调查,那么原因是不是因为操纵市场,很难讲。” 

    行贿商务部官员,绕道上市 

    记者从多个渠道获悉,黄光裕此次被查可能牵涉到商务部前官员郭京毅案。 

    前商务部条法司正司级巡视员郭京毅2008年8月13日被“双规”。郭京毅案由中纪委和最高检察院直接负责。媒体报道称,郭京毅是因为受贿被“双规”,且案情牵扯到商务部多名官员。目前案情仍处于保密阶段。 

    《21世纪经济报道》称,郭京毅等多个被查官员都供出黄光裕曾向其行贿,并称黄光裕行贿的目的是为国美在港上市时绕开商务部相关规定。本刊记者向知情人士求证,得到相同的答案。鹏润地产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当年国美能否以红筹股的身份在香港上市完全取决于商务部,国美曾想方设法对商务部相关人士多次进行“公关”。 

    需要指出的是,黄光裕此次已经是第二次被查。早在2006年,黄俊钦、黄光裕兄弟曾因其早年间一笔总额为13亿元的违法违规贷款,被公安部正式立案调查。只是,在上一次调查中,黄氏兄弟均未受到公安部门拘押。2007年1月16日,国美在香港交易所发布公告说,公安部针对黄光裕及鹏润房地产公司的“协助调查已经正式撤销”。 

    黄光裕的财富故事 

    人们对于黄光裕的印象,主要集中在“首富”二字,因为他曾在“胡润百富榜”上蝉联2004年和2005年的首富,今年更是以430亿人民币的身价再次登顶。 

    黄光裕的财富故事,从1986年开始。 

    黄光裕的偶像是李嘉诚,但在他的创业路上,最重要的一个人却是他哥哥黄俊钦。1980年,汕头和深圳一道,成为了经济特区。身处改革开放的前沿,汕头人的经济意识远远先于内地,当地一批小制造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国外先进经营思想的涌入,使得贸易成为了最具活力的行业。黄俊钦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机会,于是,兄弟俩从广东倒来大量新奇的电子产品,然后销往内地省份,赚到了他们的第一桶金。 

    与黄俊钦稳健持重的经营思路不同,黄光裕具有更强烈的冒险精神。1986年,17岁的黄光裕作别兄长,只身一人从汕头来到了北京。 

    黄光裕利用之前和哥哥做生意时攒下的钱,从广东购进了大批服装来北京销售。结果,由于对服装面料、款式、销售季节等等一窍不通,服装出现了积压。万般无奈之下,黄光裕只好将服装委托给珠市口的一家国营服装店代卖,这家店名叫“国美服装店”——当时恐怕谁都不会想到,“国美”两个字在20年后会成为家电零售行业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在最艰难的时候,哥哥又一次帮助了黄光裕。1986年底,黄俊钦来到北京,帮黄光裕找来了3万元的贷款,盘下了国美服装店。 

    第二年元旦,属于黄氏兄弟私营的国美服装店正式开业。与此同时,黄氏兄弟又看好了家用电器这一市场,决定在店内尝试电器销售。 

    “那时我也琢磨过做食品生意,但当时人们的消费水平没达到那个程度;做服装生意,有面料、季节性的讲究,我又不太懂。而家电相对比较定型,我觉得自己做起来还比较合适。当时家电是有货不愁卖,就看你能不能进货。”黄光裕在回忆当初创业情形时说。 

    尽管当时做家电生意是有货不愁卖,但黄氏兄弟仍然决定实施“坚持零售,薄利多销”的经营策略。3个月后,店名正式更名为“国美电器店”,并由此开始了一个家电零售巨头的成长之路。 

    目前,国美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家电零售连锁企业,位居全球商业连锁第22位。 

    资本市场上的“高手” 

    正是靠着“薄利多销”卖家电,黄光裕实现了致富梦。但是,真正让黄光裕登上财富巅峰的,却是他在资本市场上频频使用的“高难度动作”。从其过程与结果来看,黄光裕都称得上一个高明的“资本舞者”。 

    1993年,国美的连锁店发展到了五六家,销售上了规模。也正是在这一年里,哥哥黄俊钦离开国美,辞去了国美总经理的职位,开始寻找新的财富增长模式。随后,黄俊钦投身房地产,成功开发了新恒基国际大厦、北京静安中心等多个商业楼盘。 

    哥哥在地产方面的成功,刺激了黄光裕的财富冲动。这时,黄光裕对于家电零售行业的兴趣逐渐阑珊,他将妹夫张志铭扶上了国美总经理的位置上,而自己也逐渐将眼光放到了房地产行业中来。其后,黄光裕创立了北京鹏润投资有限公司,北京鹏润大厦、鹏润家园、国美第一城等著名地产项目均由其开发。 

    从2002年到2005年的4年间,黄光裕的鹏润投资公司逐渐成熟。鹏润公司实际上是黄光裕打通家电零售和房地产两个领域的平台,使他在这两个领域都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国美第一城”在2005年就成为了当时北京市的楼盘销售冠军,迄今也是北京房地产业的一段佳话。 

    但房地产依然没有满足黄光裕对财富扩张的渴望,他在寻找更大的版图。 

    黄光裕进入了资本市场。2002年,他通过自己控股的国美收购并持有香港交易所上市公司京华自动化85.6%的股份,将京华自动化更名为“中国鹏润”,为国美曲线上市奠定了基础。随后他将未上市的国美股份作价88亿注入了总市值只有2亿的“中国鹏润”,黄光裕在鹏润的持股量迅速达到了97%。此后,黄光裕又多次减持,将股权转让套现。 

    据业内人士估计,在由“京华自动化”到“中国鹏润”,再到“国美电器”的上市路线中,黄光裕通过套现所得近135亿元。这也成为他登上“胡润百富榜”榜首的重要支撑之一。 

    “商者无域,相融共生”——这是黄光裕志得意满的一段时间,他以为自己在市场上已经到了一种随心所欲的境界。 

    黄光裕没有在资本市场上停下他的脚步。他接连收购了永乐、大中、三联商社这些曾经平起平坐的竞争对手;还收购了中关村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这样在一定区域内有着综合影响力的“科技地产”公司。黄光裕的胃口越来越大,财富也随之快速增长。但在如同变戏法般的资本操作过程中,隐藏的危机与漏洞也许只有旁观者才看得更清楚。 

    “黄光裕模式”暗藏危机 

    虽然此次黄光裕被拘查一事发生得有些突然,但正如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专家所说,黄光裕的这次事发,与其过去一直奉行的“黄光裕模式”脱不了干系。黄光裕一边在不断地用个人层出不穷的想法打造着他的商业帝国,另一边,危险却同机会一道无时无刻不萦绕在黄光裕商业帝国的周围。归纳下来,“黄光裕模式”的危机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 

    其一,黄光裕对国美的集权控制。 

    国美的整个管理体系是层级分明,层层负责。虽然国美分布在全国的七个区域由各个大区经理管辖,大区经理有着采购销售等环节的自主权,但大区的人事权却牢牢地掌握在黄光裕手中。黄光裕在公司里从来都是说一不二。当他开会布置工作的时候,会场下面总是鸦雀无声。他常常对当时的总经理张志铭及其他高管说:“如果不是为了给机会培养你们,让我亲自来操作,国美比现在会更好。” 

    黄光裕想法极多,经常会对整个公司的策略作出大幅调整,大规模的人员变动对他来说更是家常便饭。对于国美员工来说,黄光裕就是他们的“神”,种种决策都是不容置疑的。在目前大公司高管纷纷持有公司股份的趋势下,国美的股份始终还是掌握在黄光裕的手里。 

    其二,部分投资并不理性。 

    黄光裕为了寻找国美持续发展的动力,不断地在资本市场上做着大动作。然而这些动作需要国美付出的,不仅仅是源源不断的资金,还有影响到未来发展的隐患。 

    2005年,黄光裕喊出了三年后销售额上千亿的口号。当时的人们都没有想到他是以收购竞争对手的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的。 

    2007年,黄光裕以36.5亿元收购大中电器。仔细衡量下来,这个价格有些偏高。即便大中电器今年的利润能够如国美所宣称的达到2亿元,以36.5亿收购价折算成市盈率也高达18倍,而目前国美市盈率仅为6倍左右。正常估算,大中如果并入国美上市的话,股价也就是12亿左右,另有20多亿的亏损将由国美自己来承担。 

    如果说收购大中电器虽然短期内财务上有亏损,但还可以视为一项长期的战略性投资的话,那么对三联商社的收购亏空则更加严重。2008年,黄光裕通过北京战圣投资公司拍卖竞购三联商社的股权,通过前后两次竞购,仅仅获得19.7%的股权,却花费了6.7亿的现金。三联商社本身只是一个烂摊子,9家连锁店,仅有1家自有店面,并且大部分店面租约都接近到期。国美总裁陈晓也曾公开承认,三联商社已经“烂到头了”。对于黄光裕的这次收购,一名三联商社的前高管表示,收购决定的那一刻更多是黄光裕的征服感得到了满足。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大大消耗了黄光裕手中的现金,在金融危机泛滥之时,黄光裕却没有能力回购自己公司的股票,无从保护国美电器连连下跌的股价。 

    其三,企业家的“原罪”。 

    最近,有人戏称“胡润百富榜”为“追魂榜”。众多曾经在这个榜单上风光一时的亿万富翁们纷纷被查,如吴英、谢国胜、孙树华、温瑞芬、李义超、周益民等等。现在,这个榜单上2008年的首富也成为了审查对象。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企业家对于他们的第一桶金都讳莫如深。一些富豪“出事”后,人们几乎都能看到,他们的初始资金往往是钻政策或者法律的漏洞得来的。而在后来的发展中,一些企业家利用已有的资源优势,通过违法的手段,来为自身谋取利益,也成为他们倒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黄光裕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