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 您当前的位置 : 图说青海
img

【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两会特刊·青报观察】
百舸争流,经济高质量发展奋楫扬帆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系列述评之二

青海日报
2024-03-05 08:33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两会特刊·青报观察】
百舸争流,经济高质量发展奋楫扬帆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系列述评之二

发布时间:2024-03-05    来源:青海日报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项目建设热潮涌动、产业发展活力迸发、文旅消费旺盛红火、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乡村振兴生机勃勃……放眼青海大地,农业丰收、工业增产、服务增效,一二三产业协调并进、融合发展,处处迸发着发展的强劲活力,全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体现本地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各地区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扬长补短,走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抢抓机遇统筹推进全方位发展,一步一个脚印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翻开2024年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看到的是过去一年一个个亮眼成绩单:经济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全年经济运行呈现前高、中扬、后稳态势,总体回升向好……全省经济在风浪中强健了体魄、壮实了筋骨,发展韧性和后劲显著增强。

“复兴号”开上西格段,青藏铁路进入动车时代。陆广涛 摄
西宁市湟中区多巴镇玉拉村的大棚内果蔬长势喜人。王伟才 摄

  “稳”——推深做实农牧产业量质齐升

  “绿色”,是青海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全球公认四大无公害、超净区之一,三江之源气候冷凉、环境洁净、资源多样,地位特殊、生态重要,被誉为“世界牦牛之都”“中国藏羊之府”,绿色生态是青海最大的底气。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和考察青海时,精准把脉青海资源禀赋发展优势和区域特征,两次提出要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重大要求,为青海“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指明新方向、擘画新蓝图。

  建成全国重要的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重要的春油菜杂交制种基地、重要的冷水鱼生产基地、重要的有机枸杞生产基地……经过省部共同推进,青海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实现突破性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

  从牦牛肉干、精分割藏羊肉到青稞酒、青稞保健产品,从黑红枸杞、有机藜麦到菜籽油、乳制品,再到高原冷水鱼、高原冷凉蔬菜,甚至是民族手工艺品和中藏药材……如今,青海的农牧业踏着“生态绿色”的步伐,走出了一条现代生态农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如何让这些“青字号”绿色有机产品走出去?——宣传推介、与内地的产业合作、消费帮扶、双向互通。

  2023年,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冷凉蔬菜直供港澳,互助成为青海省首家通过备案和认证的“供港澳”蔬菜种植基地,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迈上新台阶。

  为做优做强高原冷凉蔬菜产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高原冷凉蔬菜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统筹谋划推动蔬菜产业发展。全省建成露地蔬菜生产等基地312个,建成“供港澳”蔬菜种植基地1.9万亩(1亩≈0.0667公顷),蔬菜基地总面积达到40万亩以上。

  产业融合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累计创建18个农业产业强镇,创建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27个。牦牛、藏羊、油菜产业集群一二三产业总产值达443亿元。西宁市湟中区、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入选第二批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成为第三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现有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26家,省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7家,主要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为62.1%,直接带动农牧户27.2万户。

海北藏族自治州高原生态畜牧业科技示范园开展的多胎藏羊选育技术将藏羊的繁活率提高50%以上。李娜 摄
在青海高景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车间,1100台单晶炉正满负荷生产。陆广涛 摄

  “进”——积蓄工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2023年,全省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5.3%和62.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均超26%。”数据背后,其创新含量更高,意味着全省持续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坚定决心。

  2023年5月,中复神鹰西宁年产2.5万吨高性能碳纤维项目全面投产,刷新了国内万吨级碳纤维工程的建设纪录。这一项目的全面投产不仅为产业链提质升级提供了坚实的材料支撑,也将进一步加快我国高端碳纤维国产化进程,显著提升国产高端碳纤维自主保障能力。

  工业的绿色转型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寄予殷切期望。青海清洁能源产业强劲发展,带动了光伏配套产业链不断向前发展,成为青海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金名片”。

  天合光能35GW直拉单晶、5GW光伏组件、5GW硅片、5GW高效太阳能电池建成投产,晶科能源20吉瓦单晶拉棒项目提前点火,光伏全产业链全面贯通,单晶硅产能突破100吉瓦……随着成功引入天合光能、亚洲硅业、高景太阳能、阿特斯、丽豪半导体、晶科能源等一批头部企业,光伏行业占比持续扩大,成功打造了“多晶硅-单晶硅-切片-太阳能电池-电池组件”完整的光伏制造产业链,蹄疾步稳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锚定高质量,更要在关键处发力——

  挖掘机压路机轰鸣不断、运输车辆川流不息、建设者们日夜奋战……眼下,在海拔3300米的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拉加镇境内,装机容量232万千瓦的玛尔挡水电站工程正火热抢抓项目建设进度。

  海南共和“青豫直流”二期2标段90万千瓦光伏项目、“青豫直流”二期300万光伏项目基础设施1、2、3号330千伏汇集站及送出线路工程吹响复工复产“集结号”,按下复工复产“快进键”,开足马力促进度、保质量,全力夺取“开门红”。

  “积蓄新动能”“拓展新赛道”“延伸新链条”……一项项标志性工程建设“快马加鞭”,汇聚成全省工业经济稳中向好发展的积极态势,产业向“新”前行成为发力点。

  青海省坚持以产业“四地”为牵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强筋壮骨、支柱产业聚链成群,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青海云天化国际化肥有限公司里,工人们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陆广涛 摄
游客在七彩瀑布下拍照留影(拍摄于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白玉文 摄

  “好”——服务业向好要素不断积聚

  西宁机场三期航站楼主体完工,兰新客运专线恢复达速运行,“复兴号”动车驶上青藏铁路,新改建普通省道和农村公路3600公里,提前两年实现高速和一级公路里程突破5000公里规划目标……一项项民生工程,不仅提高了民生质量,更传递着民生温度。

  “今后出门旅游,更方便了!”1月10日20时50分,历时9小时5分钟,由武汉开出的复兴号智能动车组G853次列车驶进终点站西宁站,这是由华中地区开往青藏高原的首趟直达复兴号智能动车组列车,也是复兴号智能动车组首次驶上青藏高原。

  2023年,全省客运量、货运量分别增长1.4倍、16.7%。其回升的背后,不仅是基础设施的日益提升,也蕴藏着更大的发展潜力、更强的消费动力、更足的经济活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发展绿色金融,是推动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青海绿色金融发展呈现“一高一优一先一新”态势。全省绿色信贷余额突破2000亿元,绿色信贷覆盖率达26.6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其中投向清洁能源产业的贷款比例高达60%。

  目前,“青信融”平台与“碳排放监测服务平台”已完成双向数据共享,首批114家重点用能企业近三年的能耗总量、能耗强度、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等碳账户数据全部纳入企业信用360报告并实现动态更新与实时共享。

  线上买菜、下单购物、外卖送餐……近年来,服务业正加速迈向数字化,不仅方便百姓生活、提振消费经济,更多为行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京东青海数字经济产业园开园运营,以数字经济与数字政府为双轮驱动,高水平打造的一流信息化服务平台;西宁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在西宁正式开通运行,标志着青海正式跻身全国互联网顶层架构节点行列;成为全国首个制定绿色算力地方标准的省份,为加快融入“东数西算”国家布局提供强力支撑……数字经济产业规模超过1100亿元、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20%。

  凝心聚力谋发展,乘风破浪勇向前。青海将以更有力的举措推动经济发展在“量”和“质”上不断突破提升,迈着坚定的步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打开更加广阔的空间。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71—8483418

邮箱:qhnews2005@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