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非遗百科|唢呐艺术——既“下里巴人”,又“阳春白雪”
2018-01-04 10:51:35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非遗级别: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遗产类别:民间音乐

    申报地区:河南省沁阳市 甘肃省庆阳市

    唢呐艺术是一种传统民间音乐,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唢呐艺术的基本表现乐器唢呐,古又称琐嘹、苏尔奈,原是波斯乐器。它发音高亢、嘹亮,过去多在民间的吹歌会、秧歌会、鼓乐班和地方曲艺、戏曲的伴奏中应用。经过不断发展,丰富了演奏技巧,提高了表现力,已成为一件具有特色的独奏乐器,并用于民族乐队合奏或戏曲、歌舞伴奏。

    历史渊源

    最初的唢呐是流传于波斯、阿拉伯一带的乐器,就连唢呐这个名称,也是古代波斯语Surnā的音译。唢呐大约在公元三世纪在中国出现,新疆拜城克孜尔石窟第38窟中的伎乐壁画已有吹奏唢呐形象。在700多年前的金、元时代,传到中国中原地区。明清时期广泛流传于民间,多用于婚丧喜事的吹打乐队中,也用作民间歌舞和戏曲的伴奏乐器。

    艺术特色

    唢呐常作为领奏乐器或与锣鼓结合演奏,适于表现热烈、欢腾的气氛和雄伟、壮阔的场面,尤其适于演奏豪放、泼辣的曲调,能够深刻而细腻地抒发内在的思想感情,是一件表现力很强的乐器。

    唢呐具有极强的摹仿性,动物鸣叫、自然音响,凡是能发声的器物几乎全能摹仿,而且惟妙惟肖,十分逼真。唢呐善于宣泄大喜大悲的情绪。一曲《抬花轿》可以吹得人心花怒放,一曲《秦雪梅吊孝》也能让人声泪俱下。唢呐的杂耍绝活,更是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令人叹为观止。

    唢呐可用于独奏、合奏或伴奏,演奏风格大致可分为南北两派。南方吹奏唢呐牌子(包括大部分戏曲伴奏),运用循环换气法一字一音,很少用其它演奏技巧装饰旋律。 北方民间艺人创造了许多高难度复杂的演奏技巧,如滑音、吐音、气拱音、气顶青、三弦音、箫音等,还有模仿鸡啼鸟鸣、人声歌唱(俗称咔腔)等特殊技巧,从而大大发展和提高了唢呐的表现力。 唢呐音量宏大有力,音色高亢明亮,常用作室外演奏,是民间婚丧仪仗和吹打合奏中的主要乐器。

    红事曲牌用于喜庆场面:如《地里兔》、《粉红莲》、《银纽丝》、《闹五更》等,有的欢快热烈,激情奔放;有的生动活泼,如言似语;有的委婉柔和,诙谐幽默;有的高洁清雅,威武雄壮。

    白事曲牌曲调悲哀凄凉,节奏平稳缓慢,与肃穆痛哭的祭奠场面配合贴切,相互感应。有《雁落沙滩》、《抱灵牌》、《哭长城》、《祭灵》、《柳青》等。

    传统曲目《百鸟朝凤》曾在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获民间音乐比赛银质奖。

    唢呐种类

    唢呐品种繁多,按不同分类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种类。

    以杆的长短分五种:

    小唢呐:杆长22~30厘米。流行在广东、广西、福建、湖南和江西等省。音色柔和,多用来独奏或合奏,尤以与二胡等合奏更为动听,并常为歌舞伴奏。

    中唢呐:杆长32~40厘米。流行于江苏、浙江和安徽一带。音量介于大小唢呐之间,音色柔和,多用于歌舞伴奏。

    大唢呐:杆长42~57厘米。流行于东北、山海关和冀东一带。哨用芦苇制成,哨片多呈口袋状,吹起来声音低沉宏大,常用来吹奏大型乐曲。

    柏木杆:比杆长50厘米的大杆子稍短,流行于河北、河南和山东一带。哨用芦苇制成,但哨片呈扇状,吹起来声音清脆明亮,多用来吹奏小调以及卡腔(模仿戏曲中人声唱腔)。

    海笛:杆的长度不到20厘米,各部件也较小,流行于江苏、浙江和安徽一带。发音尖锐响亮,音色高亢,多用于器乐合奏。

    按筒音的音高分三种:

    唢呐按筒音的音高分(以第三孔的音高作为调名)分为高音、中音和低音三种。

    特色流派

    客家唢呐

    客家唢呐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早在一千多年以前就“鼓手举于道路,往来人家,更阑不歇”。客家唢呐分悲调和喜调,喜调轻快、欢乐,吹奏时激昂嘹亮、和谐悦耳;悲调深沉、低吟、委婉幽怨。

    周家班唢呐

    周家班即周家吹打班,民间又称周家唢呐班、周家鼓乐班、菠林喇叭,是以落户在安徽灵璧尹集菠林村的周氏族人为乐手成员的中国民间乐班。周家班自清末创始以来,历经100多年沧桑,横跨苏鲁皖浙,享誉民间海外。

    子长唢呐

    子长唢呐是陕西省子长县古老的传统民间音乐。子长唢呐杆长碗大,音色明亮,低音浑厚,高音挺拔,粗犷悍实,热烈奔放,舒展挺拔,音量大,透气力强,渗透着雄健的阳刚之气。欢快时如火如荼,悲凉时如诉如泣,将黄土高原特有的风土人情一览无余地倾诉于唢呐声中。

    闽西大唢呐

    通常两支一起合吹列奏,称为“公吹”和“嫲吹”,构造相同,但长度和粗细有别,“公”短“嫲”长,“公”细“嫲”粗,“公吹”的音色甜美,“嫲吹”的发音低而浑厚。

    沁阳唢呐

    沁阳唢呐分文吹和武吹,文吹是指在笙、笛、弦、梆的伴奏下平和细腻正规地吹奏,形式可分独奏、领奏。武吹也叫花吹,是指情绪热烈、带有一定魔术杂耍性质的吹奏。沁阳唢呐属木制双簧管乐器,它的音量大,音质明亮、粗犷,演奏方便,善于表现热烈奔放的场面及大喜大悲的情调。

    大竹竹唢呐

    大竹竹唢呐,为川东大竹县月华乡独有的竹唢呐,以其清新、动听的音韵载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竹唢呐的音色之美,表现在连音的缠绕、吐音的欢快、舌尖的巧用等,散发出萧音、滑音、颤音、叠音、垫音、人声、鸟鸣等。竹唢呐的音韵极为传神,精湛的演技别具风格,堪称民俗瑰宝。

 

    庆阳唢呐

    庆阳唢呐又叫“陇东唢呐”,是以唢呐为主奏的民间吹打乐,也称鼓吹乐,属木制(也有部分为竹制)管乐器,它的特点是音量大,音色嘹亮纯净,细腻委婉,演奏技巧丰富,声响连贯顺畅。经历代艺人们不断传承加工,以其为数众多的曲牌、庞大的演奏队伍、广泛的民俗应用、独特的演奏技艺和浓郁的地方特色成为我国浩瀚的民族民间音乐中一个独特乐种。广泛流行于以西峰区为中心的庆阳市的多个县区。2006年被成功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庆阳唢呐曲牌丰富,韵味质朴,自成体系,独具风格,经普查后采录的传统乐曲有一千二百余首,编入《庆阳地区民间器乐集成》的达496首,这些曲牌按源流沿革可分为器乐化程度较高的传统曲牌、民歌变奏和地方戏曲曲牌三类,代表曲目有《披红挂花》等。

    庆阳唢呐按其分布的地域和演奏特点,大体可分为三个派系:一个派系是环县、宁县、合水、正宁等地的木杆、竹杆唢呐,这种唢呐音色宏亮、柔中有刚、连贯流畅、音域宽广、近听不噪、远听清晰,是庆阳地区数量最多和最常用的一种唢呐;另一个派系是镇原铜杆唢呐,这种唢呐由于杆子及主要部件为黄铜质地,演奏方法也比较独特,其音色高昂宏亮、清晰悠扬;再一个派系为华池、合水、环县北部的大杆唢呐(即陕北唢呐),这种唢呐由于杆子较长,哨片较为粗厚,其音色苍劲粗犷、深沉稳健。

    在历史文化发展的长河中,庆阳唢呐艺术已发展成为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庆阳“音乐方言体系”,形成了有别于其他鼓吹乐的独特特征,衍变为一个独特的较为成熟的乐种,它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遗存,是中华民族优秀音乐文化中的瑰宝。同时,深深地熔铸在庆阳人民的文化生活中,成为庆阳人民精神的律动和节奏,伴随人的一生。

    综合整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西峰网、新安晚报等

+1
【纠错】 责任编辑: 王小华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幻影雪秀“添彩”雪博会
幻影雪秀“添彩”雪博会
出“冰”芙蓉
出“冰”芙蓉
昆明滇池游客雨中邂逅红嘴鸥
昆明滇池游客雨中邂逅红嘴鸥
多地迎来降雪
多地迎来降雪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10541122207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