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批判与引领:当代中国非主流社会思潮研究

批判与引领:当代中国非主流社会思潮研究

1星价 ¥73.2 (6.1折)
2星价¥73.2 定价¥120.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522829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10,634页
  • 出版时间:2021-11-01
  • 条形码:9787305228292 ; 978-7-305-22829-2

内容简介

本书除引言外, 共分十章, 主要内容包括: 当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潮省思、当代中国新左派思潮解析、“普世价值”思潮的中国形态及其批判、当代中国宪政民主论的幻象解蔽、当代中国历史虚无主义评述、当代中国“公民社会”思潮批判、当代西方新闻自由思潮批驳等。

目录

引言
**节 当代中国非主流社会思潮的兴起与演进
一、当代中国非主流社会思潮兴起的条件
二、当代中国非主流社会思潮的演进逻辑
三、当代中国非主流社会思潮的发展动向
第二节 聚焦当代中国非主流社会思潮的必要性
一、明确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建设战略地位的需要
二、落实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建设中心任务的需要
三、正视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现实困境的需要
第三节 深化当代中国非主流社会思潮前瞻研究
一、问题的缘起与研究述评
二、研究的对象与总体架构
三、研究的思路方法与价值

**章 当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潮省思
**节 自由主义思潮的理论渊源及演变历程
一、自由主义思潮的理论渊源
二、自由主义思潮的演变历程
三、自由主义思潮的价值硬核
第二节 自由主义思潮的中国流变及实践形态
一、西方自由主义思潮的中国流变
二、中国自由主义思潮生成的环境
三、中国自由主义思潮的历史命运
第三节 当代中国自由主义的理论实质及基本特点
一、当代中国自由主义的发展脉络
二、当代中国自由主义的理论实质
三、当代中国自由主义的基本特点
第四节 当代中国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命题
一、当代中国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本质
二、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自由主义属性
三、当前中国自由主义的六大错误论调
第五节 当代中国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危害
一、经济领域奉行“三化政策”,削弱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经济基础
二、政治领域推崇“宪政民主”,诋毁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领导核心
三、文化领域盲目“唯洋是举”,冲击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文化自信
四、社会领域强调“福利个人化”,恶化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社会环境
五、价值观领域宣扬“普世价值”,消解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价值认同
六、指导思想领域主张异质多元化,争夺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话语权
第六节 中国自由主义批判与我国意识形态建设
一、紧扣经济建设中心,夯实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经济基础
二、坚持全面从严治党,锻造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领导核心
三、引领先进文化建设,坚定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文化自信
四、加大民生改善力度,凝聚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主体力量
五、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增强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价值认同
六、强化一元主导思想,牢牢掌握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话语权
……

第二章 当代中国新左派思潮解析
第三章 “普世价值”思潮的中国形态及其批判
第四章 当代中国宪政民主论的幻象解蔽
第五章 当代中国历史虚无主义评述
第六章 当代中国“公民社会”思潮批判
第七章 当代西方新闻自由思潮批驳
第八章 当代中国民粹主义辩驳
第九章 当代中国极端民族主义思潮检视
第十章 当代中国消费主义的价值引领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本书:  (三)意识形态建设塑造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文明风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体现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新时代我们党根据国家发展实况和人民生活实际作出的庄严承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迫切需要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和整合作用。这是因为,意识形态作为一种系统性理论化的思想体系,它反映并代表着特定社会群体的价值主张,因而能够通过利益协调、观念整合、道德教化和心理疏导等方式形塑着社会成员的人生价值观,规约着社会成员的生活言行。意识形态的这种独特功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的确立和实现提供了思想指引。与此同时,全面小康社会不仅与意识形态的作用和功能有着内在的契合,更重要的是它对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容、任务和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是因为,全面小康社会不单单意味着丰盈的物质生活,它还涉及广泛的民主参与、高尚的文化品位、普遍的社会正义、优良的生态环境等内容。这就表明,当全面小康社会的丰富内涵映射到观念上层建筑时,意识形态建设也必须随之进行调整予以适应。特别是在价值取向上,意识形态建设要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以人为本”原则,通过共建共享来凝聚和强化社会成员的价值共识,用主流意识形态激发人们参与小康社会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不断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群众基础。另外,意识形态建设具体内容和价值目标方面的创新发展,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产生强大的推动力。我们需要通过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来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动员性和导向性功能,积极营造劳动光荣、艰苦奋斗的社会风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凝心聚力。正是在此意义上,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是统一全党思想、凝聚民族力量的重要政治保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精神动力。  (四)意识形态建设承载着全体中国人民的精神寄托  促进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所要实现的终极目标。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无法脱离于现实的社会关系。“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这些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所以,与存在着剥削对抗性社会关系的资本主义社会相比,社会主义社会高度和谐与发展的生产关系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无论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需要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同步发展、物质与精神层面的双重支撑。可见,加强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旨在提升精神和文化产品的供给能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然而,物质主义对照下的人们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匮乏,既明显与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现实状况不对称,更是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要求不对接。基于价值观是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同时又对现实个人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根本的导向作用,我们在推进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必须紧抓紧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人们崇高的精神世界。针对目前多元社会思潮造成的价值观混乱,及其给人们带来的思想困惑和价值迷惘,我们迫切需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领作用,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和整合多元社会思潮的可行性路径,使之既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又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进而增强全体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另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思想共识、鼓舞奋斗精神,还必须将之融入现实社会生活。持之以恒地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唯此,才能真正提升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知度和领悟力,才能普遍铸就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方式,也才能始终保持人们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  二、落实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建设中心任务的需要  历史和现实表明,意识形态是关系人心向背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政治命题。能否把握好、建设好社会的意识形态,能否构建起具有强大感染力和感召力的主流价值观,关乎一个国家的社会稳定和发展。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遭受着各方面的围攻和诘难,其中非主流社会思潮对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威胁尤甚。正因如此,我们要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高度重视对非主流社会思潮的批判与引领工作,明确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任务和目的。从本质上讲,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任务和*终目的就是“要把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一根本任务和*终目的,既标识了意识形态工作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所处的战略地位,同时也决定了在批判和引领非主流社会思潮中我国意识形态建设所面临的四大中心任务。  ……

作者简介

  王岩,1964年生,哲学博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本科、硕士、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访问教授,江苏省“中特”中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基地主任,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先后主持国家和教育部社科基金重大项目3项、重点项目2项,获上海市、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5项。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治学研究》《新华文摘》等刊发表论文150余篇。主持***精品课程3门次,主持和参与的教改项目获***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和一等奖4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