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邦青年及体育部长拿督翁诗杰的高级机要秘书黄志伟为《河婆乡土情》新书推介礼主持剪彩仪式。左起为李国华、赞助人暨吉隆坡河婆同乡会最高咨询委员张秀管、右为该书作者张肯堂。

 

 

 

 

●吉隆坡河婆同乡会为张肯堂编著《河婆文史拾萃》主持推展礼。左起刘茂年、拿督黄汉良、张肯堂、蔡维会长、刘庆远、李桂玉。

 

 

 

 

 

 

 

 

 

 

 

 

2005年5月15日刊于国际时报

从山歌到文史拾萃

 

●张肯堂编著《河婆乡土情》封面。

四、《河婆客家山歌选辑》,2002年9月出版,32开本,厚二百四十三页。这本山歌选辑,一共收录山歌和童谣两千首,分为六大章。第一章河婆山歌(大部份是河婆口传山歌),第二章创作山歌,第三章粤东山歌,第四章山歌杂萃,第五章童谣民歌,第六章山歌故事。

张肯堂编辑这本山歌选辑时,已经年高84岁。他认为山歌“内容丰富”,“如果不及时编纂一本《河婆客家山歌集》,年老的同乡,逐渐远去,年轻一辈对山歌又索然无味,河婆山歌将会失传,而遗憾终生!因此,不自量力,以衰老之身,趁着夕阳馀晖的片刻时光,毅然决然的负起编辑这本山歌集的繁重任务。”他也体会到客家山歌直到今天“仍然是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客家民族的历史文明、感情习惯、思想信仰、生活哲理,以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至于本书的名称由来,他说:“河婆山歌多是以情歌为主,它汲取了粤东客家山歌的养份--血肉相联的关系,积聚了感情丰富和情节动人的歌词;又经过历代的流传和不断的修改后,自然的汇集了客家山歌最精彩的内容,所以,我把这本山歌集定名为《河婆客家山歌选辑》。”

五、《河婆文史拾萃》,2004年10月出版,24开本,厚三百九十六页,约23万言。这本书共分六章,1,历史回顾(45篇)、2,人物掌故(74篇)、3,对比诗联(54篇)、4,民间笑话(94篇)、5,神鬼迷思(22篇)、5,转载诗文(38篇),加上澳大利亚谭达先博士和张子深的序文及编者的后记,共三百篇文章。全书附有二十余帧彩色照片,可谓图文并茂。

张肯堂在他的后记里有这么一段话:“这本拾萃有真人真事的野史实录,有乡贤掌故的文人风彩,有诗联巧对的隽永题材,有神鬼笑话的怪诞传说;更转载了高人名士的警世箴言与生活哲理,它具有传统文化的严肃篇章,也有开怀消闲的小品,雅俗共赏,值得一读。”

澳大利亚谭达先博士在序文中说:“此书内容十分丰富,题材多样化,编著者视角敏锐,它不但反映了河婆人的古老民俗,也反映了今天马来西亚河婆人的社群、乡贤及其种种新建树,……值得马来西亚内外研究马华文化、民俗、民间文学及其社会的读者与专家一读。”

张子深在序文中则形容:“张肯堂以八十七高龄,仍然醉心笔耕,精神可嘉。他能用一整年时间,耗费无数心血,念兹在兹,编订内容,搜寻资料,详细考证,仔细落笔,牺牲了可以悠悠的岁月,放弃了许多睡眠的时间,才完成这本厚达四百页的作品,真是难得。”

●张肯堂编著《河婆文史拾萃》封面。


翁诗杰主持推介礼

张肯堂的著作出版,也举行推介礼,由于手头资料有限,只有《河婆乡土情》的推介礼的报导和图片在手,顺便在这里作介绍。

《河婆乡土情》的推介礼较为隆重,在2002年7月21日,假吉隆坡河婆同乡会会所举行,请联邦青年及体育部部长拿督翁诗杰主持。由于翁诗杰有要务在身,未克出席,他的讲词由其高级机要秘书黄志伟代读。

拿督翁诗杰在推介礼上的演词说,随着时代的演变,华族之间的籍贯情结也随着日渐薄弱,当务之急是必须有人著手收集、整理及研究各籍贯的历史、文化及风俗等方面的资料,将之汇集成册,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他强调,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有其一定的条件,第一,必须先有对各籍贯的风俗习惯感到浓厚兴趣,并去进行资料收集和研究的人。第二,再好的作品,若是无法付梓出版,作者的努力和心血也会付诸东流,因此必须要有经费出版。
 

●张肯堂(前排右三)与河婆同乡在吉隆坡天后宫留影。

●张肯堂(左一)与蔡子今等在古晋留影。

他指出,从我国祖先南来,独立直到今天,我国有关各籍贯的人文历史方面的记载和研究可说相当缺乏,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及科技的发达,年轻一代对祖先、风俗习惯、乡土等方面的认识逐渐贫乏,也许有一天,这些文化传统将会湮没在历史的洪流中。因此,我们必须采取适当的步骤来记载和保存这些资料。

翁诗杰对吉隆坡河婆同乡会能够支持文学创作与出版,促使《河婆乡土情》的诞生,给予赞扬和肯定。他表示希望吉隆坡河婆同乡会的行动能够成为一个典范,鼓励更多的乡团组织进行类似的工作,使这些籍贯历史能够永远地记载,流传给下一代。”

吉隆坡河婆同乡会会长李国华在《河婆乡土情》推介礼上说,该书是以河婆历史、文化背景为题材,具有真实和宝贵的史料,非常值得我们研读。“我们推荐这本书最大的目的是虚心求教,希望社会人士给予严正的批评。同时,也希望能起著抛砖引玉的作用,将来有更多华人史料史的出版,供给日后有志于华人文化工作者参考。”
 

傲骨嶙峋自喻书痴

张肯堂的作品,获得良好的评价,一些朋友也大力推介,至于销路如何,我却没有多问,我只是尽力帮忙介绍给乡亲和朋友。我心里明白,像张肯堂所编著的书籍,要说一纸风行是不容易的。不是写作人也许不能够体会写作人的心情。任何一本严肃的著作出版,都要耗费作者、编者的许多心血,书籍出版之后,实在应该得到支持,协助推介和购买,就是其中一种实际的支持。张肯堂所出版的著作,都有许多支持者,而赞助出版经费者也大有人在,否则,出版工作就会遭遇困难了。

张肯堂第一本书在1976年出版,十年之后才出版第二本,然后又停顿了十五年。他在2001年出版《河婆乡土情》之后,在四年内又接连出版了《河婆客家山歌选辑》和《河婆文史拾萃》。他今年已经八十七岁,我们期待他另外一本著作的面世。

让我以他在去年所写的七言律诗《八六自咏》作为本文的结束:

过眼烟云八六秋,身无德业愧言休;
三迁国境奔波苦,半世书痴逐浪忧;
笑对寒梅挺傲骨,怒看狐鼠弄权谋;
人生碌碌何须恋,千古贤愚共一丘。



 

 

 

〈河婆民间故事〉前言张肯堂

●张肯堂伉俪参观砂拉越文化村时与著比达友服装的演员合影


河婆旧称霖田都,村民系迁自中原的客族。他们先后由江苏、江西、福建等省南迁定居于此。姓氏有六十多个,其中以张、蔡、刘、黄、彭、李、温、陈、贝、韩、吴、邓、邱、杨等姓人数较多,上溯迁徙历史,已有六、七百年。

河婆在民国时代,是隶属揭阳县的第五区,一九六五年并入第三区的棉湖镇、五经富,及陆丰县的五云洞、上砂等乡村,成为揭西县。

在我们的上代祖先还未迁来河婆之前,已住着其他居民,大概他们比不上后来的客族的勤劳和智慧,在强烈的竞争和时代的淘汰后,原住民经不起时代的浪涛,不久就相继他迁,遗留下来的小部份也给同化了;于是,整个河婆地区仅留下纯客族的后代。

客族在历史上经过了不少苦难和折磨,他们敢于向恶劣的环境现实挑战,从不向困难低头;因此,我河婆各姓自迁居以后的六、七百年来,自然地遗留下了珍贵的历史痕迹,也谱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近十年来,不少干文艺工作的民间文学家,不辞劳瘁地,日以继夜地,大量搜集、整理、编写了不少绚丽的篇章,出版了很多专集,它给人一个印象:河婆是有多彩多姿和丰富悠久的历史文化,上代文人不计其数,它不是文化沙漠,而是文化绿洲!
 

为了保存这些具有生命力和教育气息的民间文学作品,不会随时日而流逝,或因湮没后变成历史陈迹。笔者不自量力,特采集各家有深度和具意义的作品,汇集成“河婆民间故事”集问世。也许本书所收集的作品,因各人的观点、立场不同,文章的结构、体裁不能一致,但都是以环绕河婆历史本位为论述中心,也概括了六约久为人所熟悉的风土人情、逸闻掌故、名胜古迹、山水传说的历史面貌。全书二十多万字,和珍贵的图片,相信这本故事集的问世,可给同乡们或社会人士有研读的机会,进而引起共鸣,发生历史感情,激励我马来西亚同乡,奋发上进,在民间文学的基础上,多撰写先贤拓荒故事,启示后人。

本书是集体创作的,执笔者:黄国汉、黄乐研、石泉、张肯堂、黄朝凡、蔡俊举、刘天干、蔡高暖等。

全书由笔者主编和修订。自觉学识有限,搜集资料不足,不论在编排上、内容上,尤其在校对方面,一定存在很多错误和缺点,欢迎读者们不吝批评和指正。

本书承拿督刘南辉、张纬添、李志明、无名氏四位乡贤热心赞助。蔡琦珍先生设计封面,刘天干先生为封面题字,以及文友们的帮忙,使本书能如期出版,统在此敬致谢忱!一九八六年十二月
 

征求“河婆山歌”缘起




编者按:张肯堂所编的《河婆客家山歌选辑》,深受山歌爱好者欢迎,今天我们阅读其缘起,颇有意义,以下是怨气全文:

山歌是人民文学之一。它是劳动阶层在工余之暇,一种内心感情的发泄,也是青年男女在花前月下的爱情流露,多少民间的风流韵事,都寓意在山歌对唱之中。

山歌是人民心声之一。他们在劳苦和被压迫的恶劣环境下,为了表达内心的感受和肉体的痛苦,把心中的抑郁或欢乐,尽情的畅快的歌唱出来,它是生活的插曲,也是可歌可泣的诗篇,能发人深省,引起共鸣!

山歌是雅俗共赏的民间文学,家乡的山歌,明快、爽朗,幽默、智慧、感情丰富、情节动人,这是河婆人民传统的文化精华,富有特色的俗文学瑰宝。

我河婆先民是中原客族的后代,在五、七百年前,由遥远的北方迁来。由于山区贫瘠,农耕辛苦,文化不高,对民间文学——山歌,很少人收集过;同时,同乡中喜唱山歌的老一辈,逐渐远去,新一辈对山歌索然无味,若不趁此时收集,日后,将更感困难,吉隆坡河婆同乡会乐龄部仝人,每提起这件事,就感到无奈,深自引疚和心痛。

现在,我不自量力,决定负起搜集、整理,出版的责任。并分函国内外同乡,给予协助,更希望各地同乡会/互助会,宗亲会和民间组织,能响应这个号召,人人有责,自动自发,向亲友们收集“河婆山歌”,“童谣”,数量不拘,抄录后寄吉隆坡河婆同乡会收转。截止日期是本年(2001)年底。提供文稿者请书正确的姓名,以便书内留名。

这或是河婆文化史上的创举。我己老迈,有任何需要改善的地方,请不吝指教。并在此先向热心的前辈们敬致谢意。

张肯堂(02/09/2001)

河婆作家张肯堂及其作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