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生的四场变革:希望资本市场给TCL更高期待

“十年前中国企业进入半导体显示领域的时候,我们还是一个追赶者。到今天,我们已经在这个领域达到全球规模最大的、竞争力接近全球领先企业的这种水平。”——李东生

  撰文|刘洋 实习生李昕

  TCL是和改革开放同时成长起来的企业,作为中国老牌的家电制造企业,迈过率先进行海外并购的跌宕,投身于烧钱的半导体显示领域,现在它正经历着资本市场的审视。

重磅重组

  去年年底,TCL做出决定,将旗下包括电视、手机、白电等产品的的智能终端及相关业务出售给TCL实业,价格为47.6亿元。交易完成后,TCL集团上市公司将专注于半导体显示及材料业务。这意味着,TCL集团主业聚焦于华星光电,华星光电也将成为相对独立的资本和运作品牌。

  今年8月中旬,TCL交出重组后的首份半年报。按备考口径(即2019年上半年及2018年上半年均不含重组剥离业务),TCL集团营收为261.2亿元,同比增幅23.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9亿元,同比增长42.3%。其中,华星光电上半年营收为162.8亿元,同比增幅33.5%;净利润10.2亿元,同比下跌7.83%,盈利不及增收。

  尽管交出了一份还不错的成绩单,但TCL的股价却并未有同等的提升。这也让其创始人李东生在业绩会上向媒体发问:为何业绩面这么好,股价就这么低?

  TCL的重组之路并不顺利。此轮重组剥离了原占公司过半营收的智能终端业务及相关配套业务,受到外界极大关注。有人质疑,本次交易是否有利于维护上市公司的利益?重组后上市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如何?

  半年报公布后,李东生轻描淡写地说:“这一轮重组外面也很关注,议论的也比较多。”

  对于上半年的经营结果,他也表示了满意,“从结果来看,这个重组释放出了发展的动力,大大提高了效率。”

  自从2014年起,李东生曾两次尝试拆分TCL的智能终端业务和半导体显示业务,但都以失败告终。2014-2016年,TCL发展几乎停滞,销售额已经有掉出千亿梯队的危险。李东生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改革酝酿到2018年底,这个重组拆分的方案才得以落定。

我不同意那是失败的案例

  TCL早在1998年就开始了它的第一次变革。

  1997年被称为中国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元年,但在1996年,广东惠州就较为超前地提出了体改方案。

  李东生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毕业后他辞掉了“铁饭碗”,去了一家作坊式的做磁带的小工厂,先后当过技术员、销售、还搞过贸易。这家小工厂就是TCL的前身TTK家庭电器有限公司。

  当他从普通员工到车间主任,再到刚成立的TCL总经理,最后成为TCL集团董事长,正好是1996年,李东生39岁。

  两年后,李东生第一次系统提出企业创新变革方案,提出企业要从一个小的企业向正规化大企业过渡,要建立新的能力,要有企业的文化、企业的品牌、企业的战略。

  第二轮变革,TCL要突破中国制造企业的瓶颈,在工业能力上进行提升,不能再简单地模仿学习。当时,创新的突破点就是从28吋屏进行的。

  2000年后,中国企业开始尝试建立自己在海外市场的品牌业务。2004年,TCL并购汤姆逊(彩电业务)和阿尔卡特(手机业务)两家公司。李东生一时名声大震,成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代表,登上了《时代周刊》,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25位商界人物之一。

  但也正是这两次并购,让李东生跌落神坛。第二年,并购的两家企业巨额亏损,TCL遭遇20年来首次亏损,连续18个月亏18个亿。这次收购甚至成为分析失败收购案例的经典教材。

  十多年后,李东生曾回忆这次经历,说自己“一直不同意”这个说法——一个失败的案例。“没有跨国并购,就没有后来全球化的TCL,只不过我们付出的代价非常大,我们遭遇的困难比预想得多,但是我们活下来了。”他更愿意将之称为“在全球化过程中摔了跟头”。

  这次惨重的“代价”也直接导致TCL的第三轮变革。TCL先后卖掉TCL国际电工、智能楼宇业务、电脑业务。手机领域则在海外市场收获了大量订单。2006年,TCL重组多媒体欧洲业务,终止OEM业务外的销售和营销活动,并关掉了在欧洲的6家销售公司。

  李东生后来分析跨国并购摔了跟头的原因,他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企业对技术发展判断的失误。当年,TCL并购汤姆逊彩电业务时,它拥有的彩电技术专利是全球最多的,但是没有想到彩电很快从显像管转到显示面板,而汤姆逊的专利几乎全部集中在显像管。结果,本以为买了一大堆技术,上了一个台阶,实际上这些技术很快就没用了,而新的技术又不掌握。

  不大比例投入研发 就没有机会做到全球领先

不大比例投入研发 就没机会全球领先

  这让李东生意识到,要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技术研发上。

  2009年,TCL联合深超投资245亿元建设TCL华星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进入了更为烧钱的液晶面板领域。这也就是最新的这次重组的重头戏,华星光电。

  目前,华星光电已建成和在建的产线有6条,包括液晶面板和AMOLED柔性屏,合计投资金额近2000亿元。

  TCL的技术研发投入的比例较高,李东生说,这是所处行业的特性决定的。“过去几年,大家看到我们的净利润比我们研发投入还要低一点,我们也认真检讨了,我们这种投入是不是合理?”

  他接着回答:“结果我们认为是合理的,因为研发投入和企业的效益是滞后的。像我们开发的一些核心技术,它的周期可能长达五年。譬如说我们开发下一代的显示技术,喷墨打印的OLED技术,我们在四年前开始投资,我估计这个技术的工业量产,产生效益可能还要有十年。等于说这一个行业我要投八年,它没有价值。但是你不投,我们在半导体显示方面,就没有机会做到全球领先。”

  “十年前中国企业进入半导体显示领域的时候,我们还是一个追赶者,到今天,我们已经在这个领域达到全球规模最大的、竞争力接近全球领先企业的这种水平。”谈及半导体的未来,李东生说,“我相信未来中国在半导体显示及材料领域会和全球领先企业并排,能够有机会在一些领域超越他们,这是一个电子产业的核心基础领域。”

对话·希望资本市场给TCL更高期待

  新浪财经:中国企业目前都很关心自主科技创新这个理念,尤其是5G将带来很大的变化,你认为在这方面中国制造业企业未来的竞争力如何?

  李东生:技术创新是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通过制造业来做,通过技术创新能够增强核心竞争力。从全球来看,中国的基础核心技术能力在一些领域我们已经达到了全球领先的水平,至少和他们是并排的。但是有一些领域,我们依然是落后的,譬如说半导体显示领域,十年前中国企业进入这个领域的时候,我们还是一个追赶者,到今天,我们在这个领域已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竞争力已经接近全球领先企业的这种水平。我相信未来中国在半导体显示及材料领域将会和全球领先企业并排,能够有机会在一些领域超越他们,这是一个电子产业的核心基础领域。

  我们看到中国政府在通过产业基金的方式来支持半导体芯片的发展,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半导体芯片产业,一些高端的制造产业,一些核心的部件,它都能够提高中国制造业长远的竞争力,提高中国经济的质量。

  新浪财经:TCL最近做了重组分拆,是否已经突破了以往存在的瓶颈或困难?

  李东生:这一轮重组外面也很关注,议论的也比较多。从上半年的经营结果来看,我们这个重组是释放出了发展的动力,大大提高了效率。我们重组涉及两个企业,一个是TCL科技,就是原来的TCL集团的上市公司体制之内,当然,接下来我们还要继续把剩余的重组工作推进下去。但是从现在的效率来看,我们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增长是33%。我们盈利的增长整体达到40%。另外一块分拆的业务TCL实业控股,开始分拆之后,两个产业集团的竞争力和效率都得到很大的提升。

  新浪财经:未来我们还会有哪些动作?

  李东生:未来,我们会继续做重组,把一些非核心业务做剥离,同时我们也在寻找机会,能够开拓新的赛道。对TCL科技集团来说,这个新赛道是高科技的、重资产的、长周期的,而且当前已经在成熟经营的,有比较好的经营效率,我们会在这一个领域来选择和我们产业相关的。

  新浪财经:你在TCL集团2019年半年报业绩会上向媒体发问,TCL的股价为什么低,你自己是否有答案?

  李东生:因为这个问题困扰了我们很长时间。我们企业过去几年业绩是不错,每年我们的销售收入都有增长,每年我们的分红率也比较高,但是我们的股价明显低于行业,是什么原因?

  我觉得股价的问题,首先企业自己要把自己做好。另外要有一个适当的传播方式,指导公司的信息能够有效的送达投资人。这样的话,对整个公司的传播速度提高会有帮助。

  新规对在此之前的相关资本市场操作造成一定的冲击,所以长线的资本就不太愿意投入到这个资本市场。造成中国市场永远是散户在当中是最活跃的,炒上炒下。因为资本市场的新规基本上就是限制大机构,限制大股东,但是散户是没有什么限制的。但是这种炒作方式散户是不是赚到钱了?肯定亏的是占大多数。因为公司整个价值并没有整体提升,只是说这些股票炒上炒下之后,有人赚钱,有人亏钱。那些稳健经营,不炒作的公司,大家关注的不多。而长线资本不太愿意在(这个)资本市场做投资,让这些公司来估值很难来体现。

  新浪财经:TCL的研发投入很高,但从股价和市值上来看,市场并没有给出很好的反映,你如何看研发投入的效率问题?

  李东生:TCL的技术研发投入的比例是比较高的,这是我们所处的这个行业的特性所决定的。过去几年,大家看到我们的净利润比我们研发投入还要低一点,我们也留意到这个情况了,我们也认真检讨了,我们这种投入是不是合理?

  结果我们认为是合理的,因为研发投入和企业的效益是滞后的。像我们开发的一些核心技术,它的周期可能长达五年。譬如说我们开发下一代的显示技术,喷墨打印的OLED技术,我们在四年前开始投资,我估计这个技术的工业量产,产生效益可能还要有十年。等于说这一个行业我要投八年,它没有价值。但是你不投,我们在半导体显示方面,就没有机会做到全球领先。

  我们进入这个行业是先从学习、跟随开始的。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创新,未来我们才能成为行业的领先者之一,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要在下一代技术突破方面投入更大的资源。

  所以,在几年前我们已经把这个事情想得比较明白了。虽然巨大的研发投入会影响我们当前的利润,但是它会给未来公司的发展,效益的提高奠定基础。所以,我们希望投资人能够客观的看待作为一个工业企业,一个高科技企业的历程。在成熟的资本市场,像这种高科技的企业,甚至它不赚钱的时候,就有很高的估值。因为市场会更关注它的投入,未来会带来什么。

  新浪财经:所以其实是需要资本市场对TCL有一个更高的期待?

  李东生:是的,我们会加强和资本市场的沟通,我们是改变不了规则的,我们希望以我们长期持续的,稳健的业绩表现,能够吸引投资人。

  新浪财经:TCL提出了四大技术战略,这个战略怎么去引导企业升级转型的过程?

  李东生:TCL聚焦四个主要的技术创新能力,一个是半导体显示和材料,这个领域是中国有机会在核心基础技术领域达到全球领先水平的。

  第二个能是人工智能和互联网应用技术,现在所有的终端产品都嵌入智能的技术。未来谁在智能技术方面能够取得更大的突破,谁就有更大的市场份额。现在人工智能的应用在智能终端产品和上游生态的合作已经从中国扩展到全球的主要经济体。我相信整个行业当中的中国的有竞争力的企业都会朝着这个方向去发展。

  第三个领域是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这是我们一个重要的技术方向。我们希望通过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的能力的提升,推动我们自身的产业能力的升级。同时,这个产业本身可以做成一个新的服务性的产业,我们在天津已经注册了智能制造的相关的企业。所以我们会把在自己企业里面的智能制造的能力复制,来支持其他相关企业的发展。最后一个是大力发展5G,这是一个新的应用,我们会把握这个机会。

李东生

TCL集团创始人、董事长

李东生,1957年7月出生,TCL创始人、董事长。中共十六大代表,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中国国际商会副会长,广东省企业联合会会长,中国制造业创新联盟首任理事长。在2018年12月“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大会”上,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

点击进入主专题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七十周年,七十年来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极大增强。企业家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参与者,也是最直观的见证者。他们对实现梦想的不懈努力和追求,是国家70载文明进程的生动注脚。新浪财经、新浪科技共同推出“追梦人”专题,各行各业的精英企业家在这里分享与国家同行的故事。

统筹:李思阳

撰稿:刘洋 孙剑嵩 王茜 梁超 刘丽丽 张军

编导:郑伟 仇泽程 王珍 郭雯帆

设计:段瑞娟 武改翠

开发:吴晗 刘丽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