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陈振凯:中国理论海外传播要利用好“窗口期”

海外网

关注

中国理论海外传播研讨会现场(谢明 摄)

海外网3月21日电 3月21日上午,由人民日报海外版主办、海外网承办的中国理论海外传播研讨会在人民日报社召开,多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见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海外传播平台”项目的正式启动,探讨中国理论海外传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研讨会上,海外版“学习小组”微信公号负责人陈振凯通过切身体会表明中国理论的海外传播需要机遇期,而十九大后,正是海外传播最好的机遇。

陈振凯指出,做中国理论和海外传播,首先要理解窗口期。近二十年来,中国理论海外传播一共遇到四个窗口期。

第一个窗口期是2010年底,中国GDP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世界的格局因此有所变化,西方开始担忧中国的崛起。同时,他们也开始反思,为何在唱衰中国的同时,中国却蓬勃发展起来。因此,他们想读懂中国,中国兴旺发展的原因为他们所看重。

第二个窗口期是2012年,中国换届选举,世界关注在习近平的带领下,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外界渴望了解中国,了解怎样同新一任领导人打交道。陈振凯举例道:“当时海外版就做了一系列解读,向世界讲述一位最高领导人的特点。这一系列做了习近平总书记爱吃家常菜,习近平总书记最大的爱好是读书等等。”

第三个窗口期是在2014年,因为2013年秋,“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中国彰显出领导力、号召力和塑造力。同时,《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出版,越南国家出版社局级以上干部全部配上这本书,柬埔寨总统洪森也提出需要一份电子版以便阅览。此刻,西方渴望了解“一带一路”倡议,了解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及其内涵解读。这也是一个很好的传播契机。

第四个窗口期,也是最大的窗口期,就是十九大之后一直到现在,西方渴读懂中国到底要做什么样的事情?中国未来发展将走向何方?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此次讲话中有多段是针对海外讲的。这个时候就考验媒体人能否在正确理解其内涵的同时,通过适当方式向西方传播。这不仅有利于西方人理解中国理论,也有利于中国理论的海外落地。

陈振凯补充道,除了这四个大窗口期,也有许多小的窗口期。比如习近平总书记的每次出访,国外也渴望了解其意义。应该把握住这些时间节点,进行海外传播。新闻业、思想传播本质是服务业,旨在满足用户的需要,用户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就像卖饭一样,当人们特别饿的时候,提供食物便能解饿。因此,把握好窗口期才能更好的进行中国理论的海外传播。(海外网 戴尚昀)

更多中国理论权威解读,尽在中国论坛网。

责编:介瑾、王少喆